????梧州市大東上路和下路原屬大東路,后分稱上路和下路。1929年(民國18年)修筑馬路后,因其位于舊城之東,路面較大,故名大東路。
????大東上路西接中山路,自明朝萬歷(1573年-1620年)年初起,歷代沿稱鎖龍橋、鎮龍街、學街、學前街。筑馬路后稱大東路,1936年更名大東上街道(俗稱路),因其屬大東路上段,故名。大東路下段的東段,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稱塔腳街,西段稱廠前街,20世紀30年代合稱大東下街(俗稱路)。1953年4月-5月間,梧州市調整合并部分街道。由大東上路(街)全部與原體育南路1-18號全并組成,稱大東上路。由大東下街(路)全部及原云蓋路西一巷、西二巷、塘肚一巷、塘肚二巷和體育南路講臺附近(即19號-28號,其中包括21號之一、之二,26號之一)合并組成,稱大東下路。大東上、下路隸屬梧州市第二區城東鎮管轄,現屬萬秀區管轄。
????20世紀90年代,大東路路面用鋼筋水泥重新鋪設,平整寬闊而漂亮。2002年,自治區領導到梧州考察時提出要把富有嶺南特色的騎樓城建設保護好,讓游人目睹其風采,領略其神韻。經過努力,到2004年初,大東路和河東的其他舊騎樓街修復連綿成片,成為著名的騎樓城。大東上路約從60號門牌前開始,整條街已建成別具一格的步行街。大東路騎樓街融匯中西建筑特點,二樓以上是貨棧或寫字樓,凸出部分罩著地上人行道,可遮陰避雨,地面一樓是店鋪,便于商貿活動,體現了濃郁的人文關懷。大東路騎樓街與河東其他騎樓街合成具有獨特英姿、獨特風格、獨特魅力的梧州騎樓城。步入騎樓城,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嶺南街景的風光,充滿生機活力。錯落有致,風格迥異,色彩斑斕的樓宇,一座連著一座,與街道一同延伸,一線鋪開,形成了一條條整潔美觀的街道。街道樓房,都是古典的、巴洛克式的騎樓,各條街道的騎樓建筑裝飾,都十分講究,門欄窗欞,房柱墻壁刻龍雕鳳,繪畫花紋,美不勝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