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是嶺南古城。虞舜時代(前2255~前2207年),全國劃為12州,梧州屬“荊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時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屬百越(粵)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屬楚。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皇統一嶺南后,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漢高后五年(前183年〕,趙佗稱南越武帝,封趙光為蒼梧王。同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后,置蒼梧郡,郡治蒼梧王城,置廣信縣。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將交趾刺史部移治蒼梧郡廣信縣,統轄嶺南的蒼梧等9郡,梧州成為“嶺南要地”,為嶺南首府。
梧州市自建制以來,歷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達700多年,一直為郡、縣治所。至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廣信縣為蒼梧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稱梧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安撫司改為梧州路,設總管府,治梧州,轄蒼梧縣。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創建兩廣總督府,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總督府,梧州成為兩廣政治、軍事中心。清朝,梧州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廣西省梧州府,為府、縣治。梧州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北流、博白、興業、陸川9縣,郁林1州。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5縣。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二年(1913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郁江道,為道治。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設市政委員會。同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為省轄市。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十九年(1930年)屬蒼梧民團區。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二十九年(1940年)后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1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梧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1950年1月1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7月24日,市人民政府改稱梧州市人民委員會。1958年7月,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決定,并經國務院批準,梧州市劃歸梧州專員公署領導,但市人民委員會的政權機構不變,仍為省轄市、專區級機構。1960年10月,梧州地區專員公署與市人民委員會合署辦公。1961年5月,恢復地、市建制,梧州市仍為自治區轄市。1968年8月26日,市革命委員會成立。 1980年9月29日,恢復市人民政府。1979年2月,梧州市設立萬秀區、白云區、鴛江區、蝶山區。1984年9月,撤銷鴛江區。1990年8月,撤銷白云區。1984年2月,蒼梧縣由梧州地區劃撥梧州市管轄。1984年6月23日,撤銷5年之后的郊區重設。至此,梧州市轄蒼梧縣、萬秀區、蝶山區和郊區。1997年4月,梧州市增轄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轄區擴大為3縣1市3區。2003年2月,市轄區調整,撤銷市郊區,設長洲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