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于處于起步初期,創業企業往往具有輕資產的資產結構,對某種技術、人才或者資源的依賴性較強,股權結構不穩定,公司治理不完善的特點,在相比主板退市比例更高、速度更快的制度安排下,購買者或將面臨損失全部本金的可能性。
????這些決定了創業板市場將是也應當是一個風險偏好者的市場。創業板投資者與主板投資者相比也應具備差異化的投資心態和交易邏輯,具備風險判斷識別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并在履行完成一系列風險自我確認、適當的程序后再進入市場投資如何從“合格生”中優選技術能力很強、創新性很強,成長性很好的“優等生”則需要投資智慧。
????盡管如此,我們也大可不必談創業板色變。提醒關注創業板市場的風險并不是向市場大喊“狼來了”,高成長與高風險是創業板市場上的一對孿生兄弟,它們既是一切問題的出發點,也恰恰與這個市場的定位、特點、魅力緊緊相連。消滅了一切可能存在的風險,創業板市場的吸引力也就不復存在。
????風險本身是中性的,并不可怕,如何建立起一套揭示風險、使風險透明化的制度和市場體系,使風險成為投資者認知、參與市場的出發點之一、使風險成為進行價值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則值得市場各參與方重視并深思。
????通過制度安排控制可防控的風險,讓可能必然存在的風險盡量透明,使其成為市場成熟的催化劑,成為風險愛好者追逐價值、成長性、創新所應付出的成本,投資者也能充分認知創業板市場高成長與高風險伴生的特點,判斷公司價值與風險收益水平,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承受力作出理性的投資決策——這將是創業板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