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地公務員考試再度火爆,河南省直機關公務員考試報名尚未結束,網絡報名人數就已達67939人,招考比例271∶1。對此,有輿論認為大學生就業目標不夠清晰,職業規劃不夠明確,一心只想端“鐵飯碗”。( 9月21日新華網)
自1996年中國公務員考試制度執行至今,考公務員成風,此“風”從來就不曾停過,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這股“風”有愈刮愈烈之勢。大學生也一窩蜂地去考公務員,每一年大學生報考的數量也是有增無減的,這種現象究竟是好還是壞?各有說法,但最終還是貶多褒少。
究竟是什么讓大學生這么熱衷公務員,又有多少大學生報考公務員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國民?這的確是一個很值得沉思而嚴肅的問題。記得在“兩會”期間,曾有代表痛批公務員熱的怪現象,他說不能創造生產力,是一種社會的倒退。
為官者,百姓父母也。不知道有多少大學生知曉這個才去報考的呢?我曾經看到一個電視節目,是關于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其中引起我注意的是談到很多大學生現在都想報考公務員,當主持人問為什么要報考的時候,他們的答案讓我吃了一驚。我本想他們做公務員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好更多的人,自己有發展,也可以為這個社會做更多的貢獻。恰恰相反,他們報考的原因是因為公務員不用做什么事情,待遇好。
這讓我“狠狠”地吃了一驚,大學生說,考公務員是因為工作清閑,待遇好;老百姓說,成了公務員,就等于端上了“鐵飯碗”,找對象成家都容易多了;更有甚者,把“考碗族”劃了等級,考上中央國家機關的為“金飯碗”,直轄市省級的是“銀飯碗”,地市級是“銅飯碗”,鎮街道一級是“鐵飯碗”。看來看去,貪圖的都是清閑安逸和公務員優厚的待遇,甚是可悲。可是,如果大家都去做公務員,那么誰來養活公務員呢?如果考公務員的初衷就是為了成為寄生蟲,又怎能不讓我們為政府機關、國家基柱擔憂。大家都不愿意養一個寄生蟲,都不希望有太多的累贅,因為這樣不公平。那么你們為什么要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別人,要去做一些寄生在別人身上的人呢?換位思考,就什么都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