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經濟和社會學角度看剩女
????我們還看到,這些年,剩女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了。有學者認為,剩女勢力大增,可能跟社會轉型、價值取向改變、人口結構和女性地位提高等多重因素有關。
????有人認為,剩女越來越多,是因為他們在經濟上越來越少地依賴于婚姻和家庭,而開始把婚姻和家庭視為一種責任,如果這樣的生活不能帶給生活實質性幫助,她們更傾向于自己過。而女權主義的風靡也讓社會輿論更支持這種選擇,而不是像若干年前那樣一味的指責女性的獨立。
????同時,現在的剩女都有一定職業經驗和經濟基礎,這也意味著,起碼剩女們在經濟上不是弱勢群體,可以獨立生活。隨著社會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男性占據優勢的身體條件也不再是維持經濟相對優勢的保障,相反,生產力過剩和全球服務業的崛起為女性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社會和家長們之所以討論剩女,是和以前對比而來的。如果在農業社會或者改革開放前,女兒不出嫁對家庭來說會是一種恥辱,或至少是加大了家庭生活壓力。而且對于女性而言,也會因為缺乏謀生手段,無法離開父母獨立生活,而受到同胞兄弟的嫌棄——這主要原因是剩女的存在關系到將來家庭財產分配原則的問題。比如《傾城之戀》里的白流蘇,哥哥嫂嫂們介意的不是她留在家里吃住,而是回來分老太太家產的態度。此外,這位熟女還順手搶了年輕的侄女的相親對象。
????而現代剩女,一種是與家人分居兩個城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不必受逼婚之苦,樂得逍遙,一種是獨生子女,無兄弟姐妹之累,大可安心住在父母家。因為社會轉型,中國的家庭結構改變了,以前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們消失了,孩子數量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由于父母對唯一女兒的關注程度會更高,找個好女婿當然也涉及到日后的養老問題,對女兒配偶的挑選苛刻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剩女們“剩下”的幾率。
????中國第一代的獨生子女今年應該正好30歲,陰差陽錯趕上了這輪“單身潮”。從人口結構上來說,中國的男女比例在日漸加大,剩女多就意味著剩男更多,不過是剩女大多集中在城市剩男通常在農村。
????而價值觀的轉變和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也使家族成員認為有女剩在家中雖然是問題,但不再涉及恥辱性問題,而且由于這一群體的擴大,家庭成員會自 動把“?!钡钠谙拚{長,比如10年前,25歲以上就被稱為人成為大齡女青年,現在這個數字至少向后推了3~5年,現在剩女一般指28~30歲以上的未婚女青年,而且這一指標的推后與當地經濟的發達程度成正比。有趣的是,現在網絡上把25~28歲的小姑娘成為“剩斗士”,28歲以上的女性被成為“必剩客”,雖然有些調侃,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部分人群現實的心理和生活狀況。
????可以說,現代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城市化把人類從體力勞動中釋放了出來,依靠頭腦生存讓兩性在社會競爭中的差異性縮小,當女性發現獨身的成本和婚姻的成本類似或是更低的時候,她們就可能傾向于選擇單身,越來越多的都市適齡人口選擇暫時或永久單身,這也造成了經濟發達地區的單身女性比例日益增加的現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