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梧州大東橋下側,正式設立梧州海關,由外國人任關務主管(稱稅務司)。在河西白鶴岡上設立英國領事署,從此帝國主義勢力逐漸侵入梧州和廣西內地。在梧州,外國人還開洋行、建教堂、開醫院、辦學校。在現西江一路地委大院內有英國人建的梧州海關舊址,在珠山頂有英國領事署舊址和美國建道圣經學院舊址。梧州工人醫院的前身是美國南方浸信會為紀念思達牧師而建的思達公醫院(Stout Memorial Hospital),1903年4月20日在廠前街(今大東路郵電所處)動工興建,1904年4月24日建成;1914年7月27日,思達公醫院租得竹園肚一片荒山(今工人醫院處),1915年破土動工建新醫院,1919年1月7日,新樓剛建成第一層,思達公醫院就正式搬進新院址;1924年8月,高大五層的新醫院大廈全部竣工,思達公醫院成為當時整個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從1902年至1950年,思達公醫院歷任院長為:麥惠來(Thomas Mccloy)、美約瑟(Joseph Goy Meadows)、廖紀和(Geow Leavell)、畢濟時(R. E. Beddoe)、華萊士(Bill Wallace)。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不少英國、美國人沿著當年祖輩們的足跡來梧州旅游、參觀他們祖輩們工作過的地方。
????開埠以后,英商怡和、太古和省港澳輪船公司先后在梧州設立商行專理船務。繼而,英商渣甸、天和、人和三大洋行壟斷梧州航運,外國商船直接從香港沿江而上梧州、南寧、龍州,控制了西江航運權。
????1908年,廣西首家船務公司—西江航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購買一批客輪和貨船,走上下河航線,提出“中國人搭中國船”響亮口號,從此打破了外商壟斷西江航運業務的局面,民族航運業不斷發展壯大。1918年,梧州港進出口商船5409艘次,其中中國船4346艘次,占80%,比1904年增加42倍。
????梧州是廣西和滇、黔、川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是西江流域物資集散地,商船之多,內外貿易之盛,居廣西之首,對外貿易和口岸規模,在華南僅次于廣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