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交州:形小味甘的檳榔
???《本草綱目》里載有:[弘景曰]此有三四種。出交州者,形小味甘。廣州以南者,形大味澀。又有大者名豬檳榔。皆可作藥。[頌曰]小而味甘者,名山檳榔。大而味澀核亦大者,名豬檳榔。[時珍曰]又檳榔生食,必以扶留藤,古賁灰為使,相合嚼之,吐去紅水一口,乃滑美不澀,下氣消食。……俗謂“檳榔為命賴扶留”以此。古賁灰即蠣蚌灰也。
????西漢時,元鼎六年(前111年)漢平南越國,在原南越王國地方設交趾郡,后改名交州。歷史上,梧州(蒼梧)曾處于交州所轄,后來變為與交州相鄰。
????當時交州所產“形小味甘”的檳榔遠近聞名。估計當時不少喜歡吃檳榔的人,發現兩者在香和味之間有著相類似的地方,“檳榔味”這種說法便傳開了。
????而我們現在吃到的海南檳榔、湖南檳榔大多是被《本草綱目》上稱作“豬檳榔”的大檳榔,只有真正吃過小而味甘的交州檳榔或山檳榔,體味到“苦而后生”的“檳榔味”,或許才能領悟到當時人們所比喻的“檳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