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余論》,元朝朱震亨撰于1374年。朱氏精研醫理取“格物致知”之意為本書命名。語出《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概念。北宋朱熹認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這是朱子對“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確的表述。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
?全書1卷,醫論42篇,著重闡述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及相火為病的醫理,強調觀形察色,切脈問證,主張運用滋陰降火及理氣、祛痰、行瘀諸法,從本求治。論中多附有驗案。全書內容學術價值高,實用性強,對現代中醫臨床有重要指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