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首頁 新聞 問政 專題 論壇 汽車 樓市 家裝 理財 飲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離網>> 專題報道>>梧州中醫>>梧州中醫世家>>正文
         高級搜索
梁方伍:懸壺濟世傳武技

http://www.bkw8.com    2009-11-11 18:26    作者:彭慶中    來源:西江都市報

說起功夫電影,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成龍。成龍的成名作是《蛇形刁手》,而且,蛇形刁手架勢,也成了成龍在其后很多功夫片的招牌動作。而這大名鼎鼎的“蛇形刁手”,就是岑溪的武林一代宗師梁方伍所創的佛家拳在香港的傳承門派,在臺灣武林,很多人將其稱為廣西少林拳。

事跡更勝黃飛鴻

電影電視作品中黃飛鴻形象廣為世人所知。

真實歷史上,1924年黃飛鴻逝世,身后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黃飛鴻的名字,在他身后半個多世紀里,遠比他生前威名遠揚。而黃飛鴻廣為人所知,是源于五、六十年代香港拍攝了接近八十套、以及半世紀過百部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電視中,從關德興到成龍、李連杰、趙文卓等眾多鮮活的銀幕形象。

黃飛鴻辭世3年后,在岑溪市水汶鄉,也有一個黃飛鴻式的武林高手在當時國民政府于南京舉辦的全國武術比賽中,勇冠群雄,一路過關斬將,在千余名參賽的武林高手中奪得第三名,一時名聞大江南北。他,就是授徒近萬人,弟子遍及廣東、廣西及港澳、美國、加拿大等地,并被尊稱為“南少林佛家拳掌門人”、有“兩廣鐵人”之稱的一代武學宗師梁方伍。

與黃飛鴻一生僅梁寬、林世榮兩個高徒不同,梁方伍曾在兩廣各地開館授徒,弘揚武術,弟子近萬。其中威震武林的“南方棍王”雷仁生年輕時就曾師從梁方伍,這個可以從雷仁生的美國弟子朱壽禮的網站上加以印證。現在香港、澳門、東南亞,甚至美國、加拿大的一些武術宗師,有些就是他的徒弟或徒孫。其中他在臺山教出的徒弟陳榮恩出任加拿大傳統武術協會名譽會長、加拿大安大略省佛家拳總會會長,可謂桃李滿天下。只是非常可惜,一直以來,梁方伍沒有像黃飛鴻、方世玉等在影視作品及文學作品廣為宣傳而鮮為武術界之外的大眾所知。

小時俠名聞于鄉間

梁方伍,原名天桂,“方伍”是其乳名。廣西岑溪市水汶鎮棠秀村人,1949年前夕遷往歸義街。其父是農民,生了兩個兒子,梁方伍是次子。梁方伍生于清光緒三年(1877年)九月十四,7歲讀書并習武。14歲后不再讀書,但習武不輟。在15歲就以其武藝在鄉間聞名。

當時水汶有幾家大戶,平日倚仗是鄉里大姓,且財大氣粗,橫行霸道,作惡多端。梁姓人家人少勢單,更是常受欺凌。梁氏宗族中的父老覺得還是需要習武健身,方能反抗欺壓,便重金禮聘信宜縣著名拳師丘龍光到棠秀村教授梁氏族人學習蔡家拳。

南粵的拳腳,有五大名家,即是洪劉蔡李莫,就是洪熙官、劉叁昭、蔡九儀、李錦綸、莫清嬌等五人,都與南少林有較深的淵源。梁方伍最早便是從學習蔡家拳開始入手的。自古云:“窮文富武”,由于家境不寬裕,梁方伍沒敢向家里提出要拜師學藝。自幼好武的梁方伍,每天課余時間,他都到武術館聚精會神看別人練武,自己在一旁偷偷比劃,丘龍光師傅發現他天天來看別人練武,很想學藝,而且看他潛質很好,是個練武的料,就有心收他為徒。

第二天,丘龍光師傅來到梁方伍家,對他父親說:“方伍器宇非凡,身手敏捷,如習武,定可成材。你家如果有困難,我可以免費收他為徒,教授他強身健體的武功,不知你覺得怎么樣?”梁父聽到丘龍光師傅這樣說,喜出望外,就立即叫方伍拜丘師傅為師。方伍是年13歲,

經過3年的勤學苦練,梁方伍漸漸學有所成。其鋤強扶弱,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俠義之名也漸漸傳遍四鄉。

當時,廣西北流大名鼎鼎的武術家梁少莊避難來到水汶。他和梁方伍結識后,發現方伍所學僅為蔡家拳,在套路上未能博采眾長,日后很難達至高境界,有心指點他。方伍感到機遇難得,于是再拜師學藝,再跟梁少莊學硬橋硬馬的洪家拳,又經過3年的苦練,終于武藝大有進境。

蛇形刁手一代宗師

據其弟子雷仁生所述,梁方伍除了精通洪拳、蔡李佛以及其他南少林拳外,對詠春拳也研習很深,并融匯南少林所流傳的幾個門派特點,創立了自己的門派,名叫“佛家拳”,其他香港傳承流派為“蛇形刁手”。獨創有十八羅漢等多套路拳術套路,并有飛龍棍、雙刀等多種器械套路。

梁方伍猶以硬氣功最為出名,也非常富傳奇色彩。據其長孫梁大陸回憶,梁方伍有一次曾斜躺在舂米舂上,承受一個大漢連打72槌,而臉不改色,因此贏得“兩廣鐵人”的外號。

1924年農歷三月,土匪為患,流竄各處。匪首李文貴率領近千名土匪,頭包紅布,竄入岑溪云會,四出搶掠,為禍一方。岑溪當地人將他們稱作“大紅賊”。據說當時岑溪縣民團總局局長苦無良策,只好找人請來梁方伍等商議。后決定組織起剿匪民團,由梁方伍率領征剿。云會剿匪之戰,俘斃匪兵數百人。匪徒難以脫身,就用五萬元白銀向梁方伍行賄,祈求網開一面,但遭到梁方伍的嚴詞拒絕。他還親自到梨木招降匪首梁植三,使梁植三帶領100多人全部到水汶繳械投降。最終在各方努力下,消除了當地的匪患。據說梁方伍由于剿匪有功,曾獲銀色獎章一枚。

在梧就任軍中教頭

剿匪一役,梁方伍更是名氣大振。1927年春,時任廣西省長黃紹宏聘請梁方伍到梧州當教頭,專門教授軍人習武。同年,1927年,西北軍名將張之江及蔡元培、李烈君等人提出“國術”一詞,經申報國民政府批準,正式成立了“中央國術館”,并且在全國各省、縣積極推動成立地方國術館。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國家級的民族體育管理機構。

1928年10月,在南京舉行了第一次“國考”,具有實驗性質。選手先要參加初賽,初賽是刀、槍、劍、棍、拳的套路演練,演練及格后,再參加對抗項目。對抗項目有散手、短兵、長兵和摔跤等。

當時,“國術考試”(簡稱“國考”)是國術館的主要競賽活動之一。《國術考試條例》和《細則》規定,國、省、縣三級考試分為文科和術科兩類。文科就不必說了。術科考試實際上就是國術競賽,它分為預試和正試兩個層次。預試有搏擊、摔角、劈劍、剌槍、拳械五個項目,三項通過者為合格,可以參加正試。正試又分為初試、復試、決試三輪。初試按體重分成五個級別,參加者用抽簽配對的辦法進行搏擊、摔跤、劈剌、剌槍四個項目的考試,經淘汰升入復試,最后選拔三人進入決試。

梁方伍聞訊后,有意前往南京參加比賽,希望借此結識天下英雄,也要顯顯自己身手。可平日授徒收費不多,有的窮人家孩子甚至免費,加之常常對窮苦百姓贈醫施藥,梁方伍手頭也頗為拮據。

眼看比賽時間將至而苦無盤川,難以成行。這時廣西省長黃紹宏找到他,資助他200元白銀,讓他代表兩廣(廣東廣西)參加比賽。梁方伍大喜過望,謝過黃紹宏后,遂帶領徒弟劉雅林隨行,乘船赴廣州后,轉道南京。

國術大賽聲名遠播

1928年這場規模甚大的全國國術比賽中,由于初開“國術考試”制度,一下子匯集了全國各省1000多名武林高手,競爭異常激烈。經過合格賽、初試、復試、決試,梁方伍最終過關斬將,最終奪得第三名,為兩廣爭了光,從此名聞全國。當時的國民政府、中央國術館、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授予他一塊“我武維揚”牌匾,該牌匾至今仍保存在羅定三達祠。

當時,他在南京參加國術比賽公榜與授獎,發現他的“粱天桂”的名字均被錯寫作“梁天柱”。梁方伍便要求主辦方改正,但因牽涉甚廣,改名一事甚是麻煩,中國國術館長張芝江頒獎時對他說:“南天一柱也挺好嘛!”于是,他此后就改名為梁天柱,而兩廣家鄉父老還是親切地稱他作梁方伍。

梁方伍的武功卓著在武林中久負盛名,資料顯示,他的侄孫、在云浮硫鐵礦集團公司退休的職工梁東波曾說起這么一件軼事。196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體委方面派人來拜訪他,其中有兩個是廣西有名的武師。他們見梁方伍已80多歲,顯得老態龍鐘的樣子,言語間不覺流露出惋惜他年老不頂用的意思。只見梁方伍一躍而起,表演了幾路拳棍給他們看,以顯示自己寶刀未老。而兩位武術師仍欺負他年老,竟提出和他比試比試。梁方伍見如此,就不推辭。一交手,僅兩個回合,一個武師被打倒在地。另一個接著上,經過幾個回合較量,也被摔倒了。他們兩人大吃一驚,說:“梁師傅真是雄風猶在,武藝不減當年!”他們連忙要拜梁方伍為師,并多住了幾天,請梁師傅教了兩路拳才回去。

弘揚國術廣收弟子

武術大賽獲獎回到梧州后,眾多鄉親從兩廣各地趕來道賀,并拜師學藝,一時間門庭若市。為了讓更多的鄉人習武學藝、健身強體、保家衛國,梁方伍基本是廣收門徒,因人施教。

據悉,1933年,他在羅定3年間,先后在羅定的素龍、榃卜、橫崗、榃濱、圍底、羅平、太平、羅鏡、分界、船步、沙兩,以及信宜的思賀、寨崗,陽春的松柏等地開武館教授武術,其創立的佛家拳由此在兩廣得到廣泛流傳。據其長孫梁大陸回憶,梁方伍教過的徒弟有近萬人之多。

1935年,原廣東省省長李耀漢請他到新興天堂教授幾個兒子學武藝。1937年春至1939年秋,梁方伍到臺山北流鄉開設武館,教出徒弟1000多人。1939年冬,他重返羅定榃卜授徒,并開設光中火柴廠。據梁大陸說,取名“光中”一個意思是“光大中華武術”之意,另一個則是希望工業救國,喚醒民眾抗日,堅信如同火柴一樣“光明會照亮中國”。

后來,隨著戰事日緊,廣州、三水、肇慶等地相繼淪陷,廣西也面臨戰事,梁方伍的授徒和光中火柴廠不得不暫停。當時,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三人曾聯名力邀請梁方伍到廣西擔任軍中教頭,一時傳為佳話。

以禮待人以德服人

梁方伍武德高尚,也是武林界所共知的。幾十年來在兩廣授徒、行醫的收入大部分用于助學和濟困,其高尚人格影響了幾代人,聲名遍及海內外。

梁大陸回憶道,每次開業授徒時,梁方伍必諄諄告誡新入門的徒弟:“你們學武,必須先明確目的,端正態度。要知道學習武藝的目的,不是好勇斗狠,是為了強身衛國,決不許恃武欺人。一個武術家,必須有涵養,自恃本領,動輒欺人,惹是生非,與人斗毆,不但有違學武的宗旨,而且是惹禍的根源。強中更有強中手,高山還有更高山。恃勢欺人者,必定沒有好結果的。”

梁方伍這樣要求弟子,自己更是做到事事處處以德服人。梁大陸說起這么一段往事。

抗戰時期,廣州淪陷后,梁方伍正在羅定船步設館授徒。當時廣州大學也遷到那里。有個姓丘的大學生,是廣西玉林人,出身于武術世家,身體魁梧,孔武有力,功夫了得。梁方伍教授徒弟時,丘某常來旁觀,并指手畫腳,評頭品足,諸多挑剔。

梁方伍師傅對他這種無禮的行為也不予計較,繼續授徒。丘某竟以為梁方伍師傅怕了他,更是洋洋得意、得寸進尺,竟三番四次提出要與梁方伍師傅交手,梁方伍師傅覺得沒此必要,數次謝絕。

一天晚上,丘某竟緊緊抓住梁師傅的手,一定要比試比試。梁師傅見避無可避,覺得不讓其知難而退,這個丘某日后必然會繼續糾纏下去,不如,趁此機會略為懲戒一下他,就說了聲:“唔好見怪。”反手握住對方手腕,一拉一送,四兩撥千斤,把丘某推出數米之外,跌在地上。一招使出,丘某便知自己遠不是對手,從此甘拜下風,并要拜梁方伍為師。梁方伍師傅覺得丘某為人張揚,德行甚差,便不想教他。

后來,丘某苦苦懇求,并通過族中父老說情,終于求得梁方伍收其為徒,不過,梁師傅與其約法三章,責令其先痛改浮滑張揚之性,樹立武德,才能傳授其武藝。

濟世扶貧醫術精湛

梁大陸介紹說,梁方伍還擅長醫術,尤以醫治跌打刀傷見長。一生中以武術、醫術和堪輿地理并稱三絕。

他的行醫生涯中,對家境貧困的,都減贈醫贈藥。對個別家庭毫無生活來源的人,不僅送醫送藥上門,而且送錢給他們,在生活上予以接濟。

在他授徒遍布的兩廣地區,至今有上了年紀的人當年得過他的資助的,仍念念不忘他樂于助人的善舉:或對斷炊者送錢買米,或對貧困者送錢交學費。在羅定中學遷往榃卜時,就有許多梁姓學生受到他的大力資助。在抗日戰爭期間,兵荒馬亂,有外地人慕名投靠他,有“走難”來到經過他家的,他一概傾力招待,走時往往還奉贈路費。

梁大陸說,梁方伍生前常說“江湖錢,江湖散”,幾十年來,其授徒、行醫的收入大多用于接濟貧困百姓,自己的生活非常簡樸。并時常訓導子孫及弟子,為人須正直,要關心貧苦大眾,樂于助人,以禮待人,以德服人。

解放后,梁方伍一直以行醫為業。1950年至1958年,他在臺山縣水步鎮開設明德堂醫務所。1959年,公社社員多患水腫病,情況十分嚴重。當時的岑溪縣委知他醫術精湛,特派他的長孫梁大陸去臺山請他回岑溪當制藥廠廠長。梁師傅尚未確定回去與否,縣委又第二次派人來敦請。梁方伍師傅便應邀回到岑溪,任新圩回生制藥廠廠長。其根據古人驗方及自己的臨床經驗,精心鉆研,研制出醫治水腫病的特效藥粉、健胃補腎丸及跌打刃三種中成藥。病人服用后,效果顯著,來求醫者十有八九得以痊愈。這些中成藥很快就馳名省內外。當時湖南省湘潭縣衛生科也派人到回生制藥廠訂購這些中成藥。當時岑溪縣委把他的事跡呈報上自治區。

1961年,中央體委曾電告當地政府,擬請梁方伍師傅到國家體育館傳授武藝,并整理發掘他所創立的佛家拳。可惜此時梁方伍師傅已經是84歲高齡,而且需要背井離鄉遠赴北京,氣候、生活習慣恐也難以適應,也深恐有負國家期望,便婉言辭謝。

1972年11月7日,梁方伍師傅于廣西岑溪縣逝世,享年95歲。

編輯:鄭玉華    


《梧州快報》本地新聞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機新聞資訊平臺
訂閱方式:移動用戶發送by10658714    

相關閱讀
 



版權所有: 梧州日報社  
桂ICP備08001990號 | 零距離廣告價目 | 網站建設價目 | 關于我們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