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大俠》很有特色
穴點三:攝影篇
1、《熊貓大俠》的攝影色彩明媚、清透,這跟演員、美術、動作設計、燈光等都休戚相關。在有些鏡頭中,攝影師王敏只需要用兩種色彩就可以用來講故事了,例如山寨洞房花燭夜的紅與黑,曖昧中又充斥著魅惑,是一種很抽象很整體視覺化的性感。
2、攝影的技術含量不應該只停留在火山爆發、海嘯侵襲、龍卷風大作、怪物出沒等災難性元素上的層面上,例如影片中有很多吊威亞的鏡頭,其實以現在的技術來說,飛檐走壁也不會難到哪里去,以前沒有電腦去磨位,那時候就還需要看有多少條鋼絲,要花很長時間在燈光上,要知道動作越難肯定需要更多鋼絲,但是鋼絲多了就很容易穿幫。另外值得一說的是片中的慢鏡頭——商業片中看到慢鏡頭實在算不上怪事。遠有《300勇士》集體腦抽,動作遲緩得像得了帕金森,今有《熊貓大俠》中王老吉在師父面前摔倒的精彩慢慢慢。
3、“電影攝影主要是在講故事,MV攝影是在烘托氣氛和音樂,還得把歌手的形象拍得漂亮。”王岳倫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用電影影像體現的。在此之前,肯定需要鳥瞰一下整體的布景與色調是否和諧。
穴點四:美術篇
1、美術指導的經驗和技巧保證了場景與影片攝影以及整體風格的統一。很多美術指導都說過他們的工作就是在不停地借鑒,只不過會將別人的東西套用在自己的風格里,因此平時買書、看舞臺劇、聽音樂會、欣賞書畫是必須要做的工作。從《熊貓大俠》的選景就可以看出其美術指導——曾經獲得過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獎的李景文對于細節的考量。片中的竹林、河流、院落等等都十分有古樸的美感,選景導演要找到一個符合劇情和劇中故事發生年代的主場景,美術會根據現有條件進行二度的改造和搭建,最重要就是要服務于劇情和導演所要的的感覺。
2、影片在服裝上不能完全照搬史書,但也不能做太多改動,總之是要達到離時代不太遠又有美感的效果。不僅如此,人物服裝講究鮮明的對比性,例如王老吉、阿好的簡樸和金蓮、巴圖魯的俗艷。
3、要在阿好登臺唱歌時撒玫瑰花瓣,這是王岳倫的創意,這樣可以烘托浪漫的氣氛,也可以讓觀眾產生與現今晚會、演唱會上舞臺特效的聯想。他說這算是他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