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1月20日電 心理專家提醒家長,盡管現(xiàn)在的孩子物質生活豐富,但幸福感卻并不強烈。
20日是國際兒童日。兒童時期作為培養(yǎng)心理健康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滿足,比如一件衣服或者玩具,只能帶給孩子瞬間的幸福感。”黑龍江省青少年研究學會副會長張大生博士說。
張大生認為,現(xiàn)在許多小孩幸福感的缺失與家長的教育方式緊密相關。一些家長只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認為物質上的豐富等同于精神生活的充實;有些家長只關注考試、競賽的成績和結果,只要結果不理想就對孩子奮斗的過程全盤否定;此外,家長奉行完美主義,希望孩子在各個領域都超越他人等等,這些都是讓孩子不幸福的原因。
張大生表示,家長應當為孩子幸福快樂的心態(tài)營造健康的氛圍。包括讓孩子學會用感恩的心態(tài)看待周圍的一切,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讓孩子根據(jù)自身的喜好去發(fā)現(xiàn)人生的美好和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