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日”。這是一個由聯合國發起成立的紀念日,其目的是為促進兒童保護、福利和教育等事業的發展。
1954年12月1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836(IX)號決議,建議所有國家設立國際兒童日,并在每年選擇合適時間、以各國自己的方式慶祝兒童日。1989年11月20日,聯大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從1990年開始,聯合國每年在11月20日為“國際兒童日”以及紀念上述文件通過而舉辦活動。
自《兒童權利公約》誕生20年來,國際社會在保障兒童權利,改善兒童生活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90年9月,聯合國舉行的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通過了《關于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世界宣言》和《90年代行動計劃》,提出了保護兒童和改善生活的10點方案及2000年前改善兒童健康和教育狀況的具體指標。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問題特別會議一致通過了《適合兒童成長的世界》行動計劃,明確了在保健、教育、保護和艾滋病防治4個主要領域保護兒童權益、改善兒童生存條件的原則和目標。
但是,目前世界兒童的生存環境依然嚴峻。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2008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統計,2006年全球有97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于痢疾、肺炎等可預防疾病。其中,超過半數的兒童因營養不良而死亡。另據統計,目前世界上仍有約4250萬名兒童缺乏清潔飲用水,每年有約150萬名5歲以下兒童由于缺乏清潔飲用水或者基礎衛生設施而死亡,全球約有250萬名15歲以下兒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貧窮、戰爭還使成千上萬兒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近發布的《兒童保護進展報告》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2.18億名年齡在5歲至17歲的兒童在外從事繁重勞動,其中1.26億名兒童處在有害的工作環境中。另外,目前全球超過30萬名兒童被迫成為士兵,每年有約120萬名兒童被拐賣。
兒童是人類的未來和希望,國際社會應付出更大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新華社記者 鄭昊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