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怡(陳豪飾)和高顯揚(鄭嘉穎飾)
被網(wǎng)友戲稱為“圣母”和“城管”的劉三好(佘詩曼飾)
張國強飾演的萬劍鋒(左)和關菊英飾演的阮翠云(中)
盤點《宮心計》幾宗罪 換湯不換藥的人物
最堅貞友誼——李怡、高顯揚
大概編劇是為了證明“宮”這黑洞洞的兩個口對人性的吞噬作用吧,女人的心胸和智力在這部戲中都被大大嘲弄了一番。
在跟紅頂白、步步高升的宮女終極法則作用下,無論是老一輩的鐘雪霞、阮翠云,還是小一輩的劉三好、姚金鈴,居然都毅然反目。鐘阮兩人幾番和解,卻都脆弱得不堪一擊,每次稍有風吹草動又再次彼此視若寇仇;姚金鈴為了位極人臣早就絕情絕性,從“負盡天下蒼生,絕不辜負三好”到幾番拉攏不成,隨即就暗下黑手——三好既沒有抱著她的孩子跳井,也沒有跑到皇帝面前邀寵,一切不過因賢妃解禁——想想當年爾淳發(fā)飆去扯玉瑩頭發(fā),好歹還是為了爭奪孫白楊。《宮心計》中的女人,實在太不女人了。
于是,這個最堅貞友誼的封號,還是得壓在兩個男人身上。李怡,高顯揚君臣相識于微時,幾經(jīng)艱險,不離不棄,造謠中傷,不藥自愈,連同時中意一個女人,也能相逢以泯些微妒忌。顯揚當年去發(fā)配地救助光王母子,不比姚金鈴為出頭露臉才試針救劉三好,完全出于正義感;而李怡對劉三好的發(fā)乎情止乎禮,雖說有籠絡能臣的用意,但更多還是出于朋友公義,完全超出了一個帝王的境界。
最打醬油人物——劉三好
據(jù)說《宮心計》最初名為《劉三好》,如果這個名字沿用至今,只能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從李怡當上皇帝,姚金鈴在太后面前婉轉(zhuǎn)承歡之際,我們只見劉三好成為其上位的一個工具;尚宮局斗得你死我活之時,她對幾個司級的眼刀選擇性失明,因太后對阮司珍的栽培轉(zhuǎn)崗而升為司珍;麗妃與賢妃互相掌摑擺開陣勢斗法,劉三好出現(xiàn)在大殿中,捧著女史時期就捧著的盤子讓兩人挑首飾;蔡尚宮布局退位,她只會含淚在旁邊點頭yes搖頭no;布吉祥意外身亡,她領著一群宮女前來上香……
劉三好太過強大,一切小人苦難近不了身;劉三好太過公正,對事不對人,與每個人保持君子之交——正如在現(xiàn)實中,一個只講道理不講交情的人,反而只能讓陌生人感到值得信任,卻讓身邊人覺得容易受傷,在劇中那些擁有形形色色性格弱點的“宮中人”里,三好也交不到知心換命的交情——因為,人人皆自私,最怕是無私;人人都斑點滿身,最忌諱的也就是身光體滑。三好這個人物必須君子,勢必獨立是非之外;《宮心計》卻是一定要講陰謀詭計的,那么她只能成為一個串場人物,出現(xiàn)在每個場景中,卻游離在每段中心情節(jié)外——用當家花旦當大背景,還不是浪費?
最來電情侶——萬劍鋒、阮翠云
小光王與小三好的童年故事溫馨,高顯揚與劉三好的一見鐘情肉酸,宣宗對麗妃也算體貼,對賢妃更是憐惜,甚至是布公公拉著鐘司制的帕子也有兩分意趣。但五段感情之中,三好是圣母做派,連與高顯揚暢談生兒育女的未來,都是慈祥多于嬌羞,對李怡更是收斂風情,恭敬有余;在權(quán)臣與宮規(guī)的雙重禁錮下,兩段感情的確定與進展無不匆忙。至于麗妃與賢妃,在李怡心有所屬的情況下,更多也不過就是對皇權(quán)的鞏固和對太后的交待罷了。李怡的有情有義,正體現(xiàn)在對這兩個原本不愛的女子履行義務的中規(guī)中矩,至于那被砍掉左膀右臂的萬寶賢今后能否贏得李怡的心,端的看劇集之后的發(fā)展了。
而萬劍鋒與阮翠云重逢的那一瞬間,卻讓人想到拜倫的詩:“若我會見到你/事隔經(jīng)年/我如何賀你/以眼淚/以沉默。”心中飲恨多年、忍辱負重的阮司珍,與恨之入骨卻從未忘情的萬將軍,重重誤會仍抵擋不了彼此的愛意,冷嘲熱諷激蕩的全是往日的深情,盡管再無重溫舊夢的可能,卻仍彼此照應牽掛,因為經(jīng)歷了時光二十年的沖刷卻從未褪色,而愈加顯得彌足珍貴。
最驚艷女角——江采瓊
TVB劇誤中副車的事情屢見不鮮,皆因觀眾對主角有太高希望,反而諸多挑剔;配角放大某方面的特質(zhì),格外引人注目。《學警I》當年意在吳卓羲陳鍵鋒,結(jié)果紅了回巢的苗僑偉;今年《學警III》本想依靠苗僑偉周海媚,卻讓此前苦熬多年的謝天華從此咸魚翻身。田蕊妮雖然從頭到尾就穿了一身向海嵐和郭羨妮都曾經(jīng)穿過的舊衣服,但氣質(zhì)嫻雅、舉止溫文,令人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