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鍵詞之限速
??? 限速20公里,是否過嚴?
??? 據南京最新交通年報,市民騎行非機動車上班的,已占市民出行的一半。騎行自行車上下班的市民,對限速電動車舉雙手歡迎。白小姐說,南京不少慢車道被快車道侵占,一般只能容兩三輛自行車并行,“可多數電動車車速在30多公里/小時,快的有40公里,要超速時在后面猛按喇叭,‘吱、吱’地討厭得很,你要不讓,碰擦了還是自行車吃虧。”
??? 步行的市民對超速電動車更是“后怕”:“電動車開起來沒聲音,卻跟摩托車差不多快,開到身邊才發覺,撞上了可不是好受的。”
??? 處于“審判席”上的電動車主們則認為,電動車速“超標”,是廠家的錯;而限速20公里,自行車飛蹬起來也能達到這個車速,這個標準是不是低了點?
????周先生家住夫子廟,每天騎電動車到新街口上班,30公里/小時,20分鐘就到了,若限速20公里,得半個小時,“美國的電動車速標準32公里,歐盟25公里,我們標準為啥這么低?”不少車主覺得,“現在快車道上私家車都盛不下了,還能容得下多少‘超標’電動車?”
????時速超過20公里/小時的電動車,到底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研究院董事長楊濤認為,通過機械發動的交通工具,就不應歸類于“非機動車”。有關部門當初發展電動車,是將其作為自行車的“升級版”,通過電動助力,減輕騎行體力、延長騎行距離的,可多數廠家爭相發展“超標”、“超重”、“超速”電動車,其實是“自殺行為”。
??? 楊濤認為,電動車適應了城市中短途出行的需求,但是,電動車“摩托化”傾向,對步行市民和慢速行駛的自行車帶來安全隱患,且其車身越來越大,蠶食大量道路資源,必須規范管理,使之服務城市交通大局。電動車還是應回歸“電動自行車”、“助力車”。 (記者 顧巍鐘)
關鍵詞之產業
??? 出局?做大?悲喜兩重天
??? 新規可能引發電動車生產行業的洗牌。江蘇新日電動車公司副總經理胡剛說,中小生產企業將因此面臨生死考驗,規模企業、品牌企業市場占有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僅僅無錫錫山區就集聚186家電動自行車工廠,多數是中小型企業,年產一兩萬輛。如果將其列入摩托車生產行業,就要滿足一系列門檻,僅研發投入一項就不能低于5000萬元,對它們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對于像新日這樣年產180多萬輛的大型企業而言,卻意味著新的商機。新規不會改變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在洗牌中市場也會趨于規范,大企業發展空間得到拓展。(記者 邵生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