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比喻狹小的住所。作家六六以《蝸居》為題的小說圍繞住房問題講述了現代都市青年的故事,電視劇《蝸居》今年更在國內各電視臺的衛星頻道熱播。劇中描述了虛擬城市“江州”的年輕人,在房價的壓力下的苦悶與奮斗。而在梧州,也有不少市民為了房子,或是承擔著沉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不敢跳槽不敢生孩子;或是對房價“四兩撥千斤”……房子,總是寄托著人們的夢想與希望。
傾全家之力買房
受訪者:情侶李先生,韋小姐
月收入:兩人共3000元左右
購房情況:位于新興二路四中附近某單位集資住宅房,購房價格2500元/平方米,面積約100平方米。
李先生家在柳州,女朋友是他的大學同學,是梧州人。兩年前李先生畢業后決定來梧州發展,今年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名事業單位的聘用職員。“先成家才能立業”,父母的一番話,促成了剛剛參加工作的他決定2010年將與女友結婚。“我們都是剛出來參加工作的人,身無長物,除非家里資助,不然連婚宴都擺不起。”韋小姐告訴記者。
經過父母雙方商量,他們決定共同出資買房,雙方父母共同支付5萬首付,女方負責裝修費用,將來的房貸則有兩夫妻共同承擔。在四中附近某集資樓盤下單后,男方父母拿出了4萬元現金,女方父母拿出1萬元積蓄,構成5萬元的首付款。但事實上,李家拿出的這4萬元,是兩老內退后的養老錢。李先生說,由于父母年事已高,而且感覺自己應該會在梧州落地生根了,所以才傾其所有資助買房。女朋友家經濟略為寬裕,除了拿出一些錢負責首付,還需要負責新家的裝修和家電。為了省錢,工作較為清閑的韋小姐沒有聘請家裝公司,而是自己包辦了裝修的所有工序,自己請工人和自行設計婚房。韋小姐表示:“總得把房子裝修完了再說,現在結婚的日子沒定,新房的月供就已經開始了。”
玫瑰湖附近一樓盤的銷售人員倪小姐說,年輕人逐漸成為購房生力軍,而在他們的背后,常常是“一家人在戰斗”。由父母、祖父母給首付,為了籌集資金連擺酒的禮金都投進來,甚至向親戚朋友借錢也不稀奇。因為不少父母認為向銀行貸款利息高,還不如向親戚朋友借錢劃算。
點評:房地產大亨任志強說過,在一些西方國家,很多人40歲才開始買第一套房。而我國卻存在著“買好新房就結婚”的思想,總希望在結婚前就買好房子。無形中給家中的長輩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不少父母將養老錢都拿了出來,就為了成全孩子“成家立業”的需求。
買了房子開始“蝸居”
受訪者:陳先生,羅女士夫婦
月收入:兩人共2500元,還貸約1500元
購房情況:位于梧州市西堤路某樓盤,購房價格3300元/平方米,面積110平方米。
2009年年初,陳先生夫婦終于下定決心要買一套新房,“因為舊房損毀嚴重,治安不好,實在住不下去了。攢了幾年的錢了,收入增長趕不上房價漲,唯有透支未來錢趕緊買房。”早在2006年,梧州樓市新的一波高潮出現前,陳先生已經攢下了5萬多元房款。他回憶說,那時候他看市內房價行情,當時新興二路市政府一帶的房價為1800元/平方米出頭,由于很多是超過90平方米的大戶型。他嫌貴,最后把錢投資在了股市里,結果又被套了很長一段時間。隨著時光流逝,舊房缺乏物業管理,樓道燈光相當昏暗,停車場更是經常發生偷盜事件。今年2月,陳先生家差點被小偷入室盜竊。舊房實在住不下去了,轉眼到了2009年4月,眼看金融危機之后房價大有抬頭之勢,夫妻倆咬咬牙,把原居住的舊房賣了,再以3300元/平方米的價格在西堤路一小區買下了3房2廳(110平方米)。如今該小區的均價已飆升到3800元/平方米,但陳先生覺得意義不大,“房子是拿來住的,房價漲多少對我們來說都沒有意義。”
換房子前,陳先生本想換一份工作,但每月1500元的房貸壓力讓他不敢輕言跳槽。而且夫妻月收入減去貸款金額僅剩1000元出頭。囊中羞澀之下,他們減少了應酬的次數,放棄了旅游的愛好。今年的國慶黃金周,陳先生與妻子哪也沒去,陳先生說:“本來想去海南玩一次,一想到去一趟海南就是一個平方的房子,最后我們只好在家里待著。”而且,夫婦倆也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家中要添置大件物品時,他們習慣用平方計算費用:“想看電視,但一臺新電視機至少耗費2個平方米,算了,還是看電腦吧。”
有時候兩人遭遇突發的開支,還要紅著臉伸手問父母或同事借錢。羅女士感慨地說:“本來我們的日子相當滋潤,但現在因為房子,害怕失業;因為房子,不敢創業;因為房子,不敢養育下一代。我們這些80年后沒有福利分房,又遭遇高房價,現在我們總是是‘蝸’在家里不敢外出,不敢生病,不敢請假,最怕花錢。”
點評:《時代》周刊發表過名為《房地產為何成了最令中國頭疼的事》的文章,里面稱買房子的確是件幸福的事,但是如果為了房子透支后半輩子的幸福就不是件劃算的事情。買房是一種消費行為,而不該是透支生活的惡性行為。因此買房前應該全面估量個人現有資產和支付能力,選擇適宜房價水平的房子,選擇適合的還貸方式,合理的家庭支付比例是每月房貸支出不應超過家庭收入的25%,否則將影響到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費水平。
買二手房作投資用
受訪者:宋女士
月收入:家庭月收入2500元
購房情況:購買自住于新興二路的某小區房,110平方米,每平方米2500元。今年購入兩套二手房。一套38平方米的舊公房價格約3萬5千元,另一套價格面積80平方米的舊小區房約12萬,均用于出租。
宋女士一直在市內某區直公司工作,單位效益不錯,因此她存下了一筆小積蓄。2006年她買下現在居住的商品房,家中的3口人3房2廳住得其樂融融。本來宋女士認為家里已經不必要再買房了,家里的2位老人身體健康,都在大哥大嫂處居住;自己的女兒還讀初中,以后想考區外的大學。而且2008年內退后,宋女士的收入大幅減少,因此當時雖然不缺錢,宋女士還是希望手頭留一筆現金作為女兒深造的教育基金。
但這兩年身邊的幾位同事卻陸續地開始購“第二套房”,朋友之間聊天的話題也總離不開房子。“每個人手頭至少都有兩套房子,一套用于出租或等拆遷;一套用于自住,手上只留部分現金炒股炒基金。他們要是急著用錢了就把房子拋售出去,收益比炒股票還好。我想了一下,他們買的都是二手房,出租的效益較好,但耗費時間精力。我退休后正好時間比較多,就去當房東吧。”宋女士表示自己將出租房子作為了退休后打發時間的工作。
2009年初,宋女士挑定了位于文瀾路的一套舊公房,性價比較高。宋女士表示:“這里交通方便,而且靠近學校,地段好不愁租客。每個月租金有300元,一年就是3600,收益超過10%。等到女兒讀大學后,這套房子就是她的學費了。”另一套房子則更有意思,4月份的時候原屋主要買新房,但又不想向銀行貸款所以低價拋售,宋女士覺得房價劃算就買了下來了,并準備轉賣。但讓宋女士沒想到的是,2009年5月后,梧州市新房以及二手房的房價迅速上漲:“7月份的時候竟有中介找上門來,開出14萬的價格。我自己都嚇了一跳,才3個月就漲了2萬。”
點評: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房價之間的比值。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房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為1∶300~1∶200。如果租售比高于1∶300,意味著房產投資價值相對變小,房產泡沫已經顯現;如果低于1∶200,表明這一區域房產投資潛力相對較大,后市看好。業內人士表示,梧州市的租售比相當不錯,尤其是新興二路、新興三路等的小區房和下三云路的舊單位房,它們普遍靠近學校、市場和醫院,而且居住人口密集,出租潛力較大風險較小。目前已經有不少略有余錢的市民選擇購買二手房做房東,出租回報率在10%左右。本報記者 陳素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