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小崗村的發展藍圖,沈浩用生命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承諾。2009年冬天,小崗人用深情的紅手印把他們的第一書記永遠留下……
2009年9月起,總書記考察小崗村一周年之際,小崗村參加了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沈浩和村黨委把黨員們從繁忙的工地上、田地里請到一起,對照總書記的囑托,對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謀劃小崗村科學發展之路。“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沈浩讀著鏗鏘的話語,總書記的囑托如醒鐘在耳。
然而,第二個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還是留?無盡的牽掛,一樣的深情,再一次讓沈浩難以抉擇。
想走。離家6年,太長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歲的老娘,他特別牽掛。
“娘,兒子要到鳳陽小崗工作了,不能照顧您老人家了,請您到我哥那里過一段時間,等我任職期滿再去接您。”到小崗上任后的第一個“五一”節,沈浩把老母親送到四哥家。
老娘深明大義:“乖乖,在人家那兒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聽黨的話。”沈浩聽了,鼻子直發酸。臨上車,他“撲通”一下跪倒,給老娘磕了一個響頭。爬起來,已是淚流滿面。
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想起老娘,焉能不潸然淚下!
女兒沈王一屬狗,沈浩親昵地叫她“汪汪”。2004年,10歲的“汪汪”舍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個嵌著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字:“我愛你爸爸。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還有別做貪官!”第一次決定留任后,因為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兒送到了老家蕭縣讀寄宿中學,卻也開始了綿長的思念和無盡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總會抽空到蕭縣的學校為女兒過生日。2009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后急忙趕往蕭縣,緊趕慢趕還是到晚了。遠遠地看見女兒在宿舍的陽臺上張望。在操場上,沈浩想逗女兒開心,連翻幾個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兒看著爸爸賣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紅了,撲到沈浩懷里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沈浩抱著女兒,淚水和著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曉勤在銀行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買糧食、搬東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說:“花點錢,請別人幫忙吧。”王曉勤盼望著夫妻早日團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勸慰:“讓我再干3年吧,第一個三年是搞基礎建設,第二個三年才能把村里經濟建設搞上去,讓大家富起來。”
想留。小崗村的父老鄉親又讓他牽腸掛肚……
2007年除夕一早,沈浩一開門,80多歲的邱世蘭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說:“沈書記,去我家吃年飯吧。二十多年了,我是頭一回請村干部吃飯,不去吃可不行。”面對大娘渾濁老眼里流露的一片真情,沈浩去了。6年過了5個春節,他有3次在小崗吃的年飯。
村里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個房間都有衛生間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夢想。
為了留下他,小崗村人兩次“紅手印”個個千斤重。
兩廂牽掛,一樣深情。
對小崗村黨委書記金喬來說,沒陪沈浩到縣城體檢,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問金喬:“你愛人在縣城醫院哪個科室工作?”“我說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說最近這兒總有點不舒服,哪天請弟妹幫著檢查檢查。”金喬回憶著。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渾身無力、特別累……”這些詞在沈浩的日記里頻繁出現。字里行間,透露著他的體力早已嚴重透支……
2009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來小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飲薄酒。下午3點多,累了幾天的沈浩對金喬說:“我回去睡會兒。”然而,這一睡,他就再也沒有醒來。
一座上足了發條、從不歇息的鐘,停擺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遠地走了,小崗人的心也被牽走了。
“讓沈書記留下吧!”肝腸寸斷的小崗人這次下了決心。
鳳陽縣城鮮花如海,挽幛如云,數以千計的群眾送別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長長的挽聯濃縮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輝的時光:兩任村官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
在這一頭,小崗村的男女老少們在迎候他們的沈浩書記。寒風凍淚,枯草過霜,小崗村在嗚咽。
72歲的“大包干”帶頭人嚴立坤拖著病軀,讓家人攙扶著,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書記他人好、干得也好,我要來送送他”“孩子啊,我們接你回家……”
“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記得曾在一次會上問:“沈浩,你給我們說個實話,到年底,你還愿意留下來嗎?”“只要大家歡迎我,我愿意一輩子留在小崗!”一語成讖,卻在頃刻間應驗。
2009年11月17日,農歷十月初一,這是小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場罕見的大雪不期而至,飄飄灑灑,漫天飛舞。
清晨6點多,58歲的殷廣勇拖著一個5歲、一個7歲的孩子,借了20元錢買了紙和鞭炮。在雪地上,爺仨幾步一個踉蹌,撲到墓地,身上還穿著沈浩脫給他的衣服。
……
小崗村的群眾,至今還不適應沈浩書記“休假”的日子——
關學莉在村文化廣場上打著打著腰鼓就停下來,哭了,村腰鼓隊的穿戴和“咚咚”敲響的鼓,都是你給置辦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鍋臺上,邊做飯,邊掉淚,后悔不該為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鬧;工匠馬實還想在深夜收工的歸途上,看到你住處閃亮的燈光;大學生“村官”汪靜靜依然每天幫你擦桌子,等待著你風風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還有好多事情沒做,怎么就舍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還等著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熱湯,女兒還等著你和她一起打開世界名著的書箱,老娘還在等著你輕攏她的風霜白發……
沈浩,你還有好多事情沒做,怎么就離開了,離別得這么無聲——
修環村路、引進項目、蓋敬老院……你布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項重點工作,還等著你帶領大家一起完成去驗收呢。你想寫的那本書《我在小崗工作的日子》,村干部們還盼著自己的名字能印在書上呢。韓巧蘭還記得你說過,她家門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鋪上光光的水泥,放炮過年,她盼著你把路鋪到家門口呢……
沈浩,你不該走。你做過的一切,小崗村人民記在心底。小崗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見證著,見證著一位農民之子、小崗之子的深情。
在入黨志愿書上,你寫道: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將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犧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紅手印”印證了你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新華社記者 楊維漢 人民網記者 劉曉鵬 錢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