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廣網北京1月14日消息(記者李苑陳欣吳敏)據(jù)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6時40分報道,由專業(yè)搜救隊員、醫(yī)療救護人員和地震專家組成的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60多人,只用了短短幾個小時就完成了出發(fā)前的準備,昨晚八點半攜帶專業(yè)設備和大量物資、藥品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啟程飛赴海地,支援當?shù)負岆U救災。
13日下午4點半,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在首都國際機場集結。這支反應最快的國際救援隊伍,兩個月前剛剛獲得聯(lián)合國資格認證。中國地震局應急司緊急救援處處長王志秋介紹:救援隊到達災區(qū)馬上就要展開行動。
王志秋:到了以后跟聯(lián)合國駐當?shù)氐默F(xiàn)場協(xié)調中心還有跟海地政府取得聯(lián)系,根據(jù)聯(lián)合國和當?shù)卣o我們指派的任務,及時的開展搜救任務。
中國國際救援隊副隊長、搜救隊長劉向陽:哪地方急需我們救援隊去,必要搜索的,即人比較多一些的地方,學校、工廠、醫(yī)院這些地方。
記者:你們今天整個的準備過程是多長時間?
劉向陽:我們整個過程隊員的搜集到集結一個多小時。
記者:咱們搜救隊有什么標準選拔這些隊員?他們都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劉向陽:一個是隊員必須經驗豐富,因為到國外救援不預知的情況太多,另外隊員身體素質要強,都是參加過國際救援和國內救援的一些隊員去。
醫(yī)療隊員也表示,他們許多人今天剛從手術臺上下來就接到了出發(fā)的命令。
醫(yī)療隊員:主要是外傷處理的、骨科的、內科處置的、ICU的、內科的、呼吸科的,包括一些檢查的、B超的、護理方面的,各個方面的人都配備齊。雖然隊伍小,但是各個功能都能滿足,每個人的綜合能力都是比較強的,也是我們各個方面的精兵強將。
中國國際救援隊中,有四位女隊員,年齡最大的已經48歲。
女隊員:接到通知以后,12點半吧,快1點了,我們剛吃了中午飯準備休息,(接到通知后)趕緊準備裝備,什么東西也來不及帶。同事出去看有什么必備的東西,他們買了點裝在包里,我們也沒看。
晚上8時30分,救援隊員在人們的叮囑和祝福聲中踏上征程。
中國國際救援隊這次出征,攜帶了大量高科技裝備。他們的豐富經驗和精良裝備將極大提高救災效果。
中國國際救援隊日前剛剛通過聯(lián)合國測評,成為亞洲第二支重型救援隊。救援隊副總隊長、北京軍區(qū)某工兵團團長劉向陽說,25人組成的工兵分隊人員精干,裝備精良:重型救援隊要求我們到世界任何地方,無論多么復雜的環(huán)境,都能展開實時救援。儀器都比較先進的,聲學的、光學的、電磁學的、還有紅外的,到現(xiàn)場肯定能完成任務。
救援隊醫(yī)療分隊隊長、武警總醫(yī)院醫(yī)務科主任侯世科介紹說,他們構建的救災醫(yī)療系列成果2天前剛剛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此次15名醫(yī)療隊員使用的設備都很先進。比如,他們研制的一款軟件只要輸入地震的震級,震區(qū)房屋結構類型,人口密度等,電腦就能很快自動生成應急預案:我們去多長時間,去多少人,應該帶多少物資比較合適,是一個比較科學的配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