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托·蔡:海地地震是板塊移動的自然結果,此次地震緩解了兩大板塊間累積的部分應力。震級越高的主震引發的余震數量通常也越多,此次地震發生較多余震與主震震級較高相一致。
記者:影響地震救援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彭志剛: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素,地震救援存在“黃金72小時”之說(即地震發生后72小時內,被埋壓災民的存活率較高)。
維克托·蔡:向災區迅速運送救援物資和專業設備可能最重要。由于此次地震震區的經濟狀況不好,救援工作想取得成功,需要其他源頭或國家的財政援助。
記者:此次地震再次提出了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問題,即地震能否預測并避免震災,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彭志剛:地震學家目前尚不能準確預測大規模地震發生的時間。不過,專家們多年前就已經意識到,由于地處主要斷層帶,加勒比地區非常危險。海地首都太子港過去數百年來曾多次遭受地震打擊。專家常說,地震本身不會殺人,(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物才會殺人。如果建筑物的質量足以應付強烈的地震晃動,震災的慘劇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會大大減輕,這需要科研人員、工程師和政策制定者通力合作。確保建筑物質量合格非常重要,尤其對鄰近主要活躍斷層的城市而言更是如此。
維克托·蔡:就目前而言,專家僅能預測今后10年到20年發生大地震的百分率,更高級的預測尚無可能。不過,地震界有句諺語:地震不殺人,建筑物殺人。因此,提高建筑物抗震標準能大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人類即使不能預測或躲避地震,也能采取很多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震后重建所面臨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