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個登記
首都太子港規模最大的醫院負責人阿利克斯·拉塞格著手逐個記錄醫院停尸房前堆放的遇難者尸體數。拉塞格希望通過逐個記錄的方式最后統計出確切死亡數字,而不是“人云亦云”。
“這同樣也是不完全統計,”拉塞格說,“但這是我在現有條件下能做到的最精確統計,我們不能用籠統的數字敷衍了事,而應盡可能做到精準。”
專家指出,參考其他國家地震遇難人數以推斷海地這次地震死亡人數的做法也不科學,因為不同城市在建筑構造、人口密度等方面存在差異。
比如,2003年12月26日發生在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地區的里氏6.8級地震幾乎將整座城市夷為平地。當地磚土結構的房屋坍塌后,許多埋于廢墟下的人等不到救援人員發現就窒息而死,海地混凝土結構的建筑則讓更多被埋者存活下來。
對海地政府和救援人員來說,統計死亡人數眼下遠不如展開援助重要。
“我們沒有時間去統計死亡人數,”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駐海地分支負責人吉托·讓—皮埃爾說。
市民協助
由于失蹤者中有些最終生還,有些埋在廢墟中,政府鼓勵當地民眾將失蹤的親人朋友上報太子港市長辦公室。
讓—皮埃爾認為,這些數字是否真正具有代表性尚未可知,畢竟,人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在災后幸存下來或逃離這座災難之城。
不過,部分市民著手協助政府統計。
在太子港南部埃德蒙·保羅地區,一些民眾開始統計住在當地的遇難者。當地社區負責人伊薩克·讓·威德納就是其中一員。
威德納說,地震發生前大約3000人住在埃德蒙·保羅地區。他估計,地震中有大約1000人死亡,但由于大批居民離開當地,另有人依然被埋于廢墟下,死亡數字恐難以證實。
“可能10%的當地居民喪生,也可能更多,”現年57歲的居民讓—保羅·杜伯韋爾說,“真的,沒有人知道(到底死了多少人)。”
統計專家說,待這一地區居民返回后,從他們口中了解失去的親人或許可以驗證死亡人數。(任元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