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后,六堡茶的生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日寇侵華令中國人民所蒙受的災難和對經濟的毀滅性打擊,幾乎令整個六堡茶產業陷入絕境。飽受戰爭的創傷,包括廣東、港澳、南洋等地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急劇降低,對茶這種非生活必需的消費品的需求也相應減少了許多。
????需求的銳減,加上長途的交通運輸尚未得到完全恢復,還有接著的解放戰爭的影響,六堡茶在1949年建國之前的生產都停留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茶價低賤,茶園日漸荒蕪,茶農們為了生活,紛紛改種糧食和別的經濟作物。據一本1957年由當時的廣西供銷合作社編印的茶葉書籍《茶葉采制方法》上記述,當時的情況是“岑溪在解放前,一斤茶葉還不到一斤谷”的價錢,很多茶農的茶賣不出去,連采茶制茶的工錢都不夠,因而,茶農們紛紛放棄種茶制茶,“……甚至有將茶砍伐作柴,大部茶園荒蕪,到解放時,只剩下二萬余擔了……”
????在1937年到1949年(真正逐步恢復種植生產的是土改后的1951年)這長達十多年的大衰落中,很多茶莊都已停業和倒閉,六堡茶的產業可以說是元氣大傷了。李旭秋老人頗為感慨地說,現在的六堡茶的種茶制茶規模還遠遠不到抗戰前興盛時期的水平,就連建國后的第一次復興時期(1955~1956年)的規模也遠沒達到。老人說,六堡茶的未來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作為見證過六堡茶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