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梧州歷史名茶六堡茶重現輝煌,發展形勢喜人,越來越多的茶友開始喝六堡茶、品六堡茶、評六堡茶。在2010·廣西(梧州)春茶節暨六堡茶博覽交易會即將召開之際,記者走訪了3位六堡茶愛好者,了解他們的六堡茶情緣。
????
許崇榮在炒制茶葉。
??? 親手炒茶只為尋童年幽香
????鐵鑊加熱到冒青煙時,許崇榮馬上倒入新鮮茶葉,并不斷用雙手抖散茶葉快速翻炒,隨后拿出木叉繼續翻炒,等到鑊中冒蒸氣時,翻炒轉為滾炒……梧州一中退休老師許崇榮,從小在六堡茶的茶香中耳濡目染,如今兩鬢斑白的他,醉心研究六堡茶的煎炒制作,只為尋找年少時那股六堡茶的幽香……
????3月19日,記者來到許崇榮的家。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1張1米見長的根雕茶盤,茶盤上的金蟾在六堡茶茶湯長年累月的澆灌下,顯得溫潤順滑有光澤。書房內,許崇榮珍藏的近百件瓶瓶罐罐的茶葉更是令人稱奇。將上等山泉水煮開后,泡上一壺許崇榮新炒制的社前六堡茶,微溫飲用,倍感味甘醇香。在這縷縷醇香中,許崇榮將他半生的六堡茶情緣娓娓道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許崇榮年紀尚小,但供職于地區供銷社的父親因為從事收購業務而常年奔走于蒼梧六堡鄉里間,所以經常會帶茶葉回家,有時候是大把大把的生茶葉,有時候是熏得發黑的老茶葉。于是許崇榮從小與茶結緣。此后盡管有了上山下鄉、讀書、工作等經歷后,茶開始慢慢淡出他的生活。然而年少時那紅得透亮的茶湯,止渴生津的爽滑口感,仍在許崇榮的記憶深處揮之不去。
????11年前,一個學生給許崇榮帶了一瓶鐵觀音。重新開始喝茶,勾起了許崇榮年少時候對六堡茶的記憶。到了2000年,隨著傳統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的擴大,同屬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開始進入眾多愛茶之人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六堡茶、談六堡茶、收藏六堡茶,許崇榮也是在此時開始重新接觸六堡茶。但遺憾的是,他已難以找到年少時喝六堡茶的味道。
????為了尋回那份童年的滋味,許崇榮到六堡鎮尋找探究。幾年間,從塘平到四柳再到高枧,他的足跡幾乎踏遍每一個角落。他心疼地發現由于90年代初六堡茶的滯銷,原本的老茶樹幾乎已經處于被遺棄、無人培育管理的狀態。而且在盲目追逐利潤的驅使下,六堡茶制作工藝已經逐漸壓縮程序、壓短時間,甚至還省略了自然發酵、自然陳化的重要步驟。
????尋找未果后,從2008年底開始,許崇榮開始自己炒制六堡茶。從采茶、攤青、低溫殺青到揉捻、漚堆等工序全部自己動手。許崇榮打開其中一個小罐笑著告訴記者,這是第一次自制的茶葉,由于當時采茶后,攤晾時間過長,茶葉已經泛了紅邊,居然有了紅茶的味道。
????書柜上近百件的自炒茶葉,記載了許崇榮近兩年來的炒茶之路。記者隨意打開幾瓶,每一瓶自制茶葉都附有小紙條,上面詳細記錄著采茶地點、時間、茶樹品種、制作流程、個人所得等信息。在反復煉制中,許崇榮在逼青方式、殺青火候等環節不斷進行改進。因為還是太極拳的好手的緣故,許崇榮還把太極的招式融入到炒茶手法中。右手看似輕柔地慢慢打轉,左手再配合著轉圈,一圈接一圈,大圈套小圈……如今許崇榮自炒的六堡茶,條索緊結勻齊,烏黑有光澤。每逢親朋好友到來,他便常常泡制自己炒制的茶葉,讓大家一起分享六堡茶的醇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