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武漢大學一學子的個人博客上看到一篇名為《所有武大人,都恨櫻花節》的文章,引起部分學子共鳴。武大“珞珈山水”BBS也對櫻花的商業化及由此帶來的問題提出異議,一些學子感嘆:“商機向左,垃圾向右,而我們又在哪?”
昨日記者到武漢大學進行了一番探訪。上午11時,校園內的櫻花密集地已布滿擁擠的人群,多為本地市民及來自廣東等外地的游客。在學府路、桂園三路等櫻花密集路段,沿路都擺放著各式攤點,有羊肉串等燒烤攤及多個飲品銷售點,在桂園三路附近,元祖蛋糕、“棒約翰”披薩等品牌扎堆促銷。武大著名的“櫻花大道”一邊,沿路約有20位畫像藝人,還有賣T恤、短褲及小工藝品、盒飯的攤販。
據武大經管院大三的吳姓同學反映,由于來武大看櫻花的人太多,學習生活受到影響。本來寧靜的校園變得喧鬧,上下課很不方便,有時午休都不能正常進行,同時校園內還增添了大量垃圾。他表示,學校社團的學生會義務清掃垃圾,但人手有限。
記者在桂園三路遇到正在清理垃圾的學校環衛工張師傅,他介紹,武大共有30多名環衛人員負責校園保潔,負責櫻花區域的只有五六人,每天從早上4時半忙碌至晚上11時。武大櫻花節期間,僅桂園三路一帶每天就有6車垃圾,還不算其他櫻花點,一年中至少持續10天,而無櫻花時則好得多,一天就兩車。
記者在武大足球場邊的一處斜坡看到,三五成群的市民在地上鋪一張塑料袋,坐在上面進餐,但離開時并未將塑料袋、垃圾帶走。隨處可見市民或游客丟棄、遺留的紙屑、飲料瓶、食品包裝袋、果皮、雞蛋殼、泡面碗等。在武大“櫻花大道”,為數不多的幾個垃圾桶塞得滿滿的。
一王姓市民坦言,武大櫻花已經變成武漢的一處著名景點,商業化引發的問題不解決,將產生一系列問題。究竟是完全放開還是限制,值得探討。
在武漢大學大三學生柳佳妮的博客中,轉錄了武大學子的部分發帖:“武大終究是我們的,不是你們的,如果你們要來,請先尊重這個地方?!薄耙粋€寧靜的大學居然變成了游樂場?!薄笆裁磿r候,才能有個屬于我們自己的櫻花節,沒有喧囂,沒有垃圾,沒有超短裙黑絲襪,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昨晚,記者與武大宣傳部負責人取得聯系,該人士稱關于櫻花節等事務的統籌由校辦負責,但并未向記者透露校辦相關人士的聯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