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無情,人間有愛。3月29日,市委、市政府向河池市干旱災區送去了第一批援助物資:20噸大米和40噸礦泉水。記者隨運送物資的車隊,到該市六個特旱縣(區)中的金城江區采訪,體驗干旱給當地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感受災區人民齊心協力共抗旱魔的決心。
????甘甜泉水潤民心
????3月30日早上,運送礦泉水的卡車前往金城江區九圩鎮。該鎮23個自然屯大多分布在山區、丘陵地帶,受持續干旱的影響,山區和丘陵地帶的溪流均已斷流,人畜飲水非常困難。
????“梧州兄弟給咱送礦泉水來了。”九圩鎮人大主席團主席莫達撥通了梅洞村黨支部書記潘訓國的電話,激動得叫出聲來。十多分鐘后,先行到達村里的記者發現,地上整齊地擺放著水桶、塑料罐,十幾位村民滿含期待在此等候。50多歲的村民蒙桂林用自行車馱來兩個塑料罐,當聽說運來的是可直接飲用的礦泉水時,他高興地向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礦泉水為20公斤的桶裝水,村民可直接扛回家。頭發灰白的何金秀扛了桶水,一進家門就朝水缸里倒,她的老伴蒙桂強用手接了一捧水,激動地端詳好一陣子才送到嘴里,連喝幾口后一個勁地說“真甜”!
????喜悅的背后,卻是嚴重缺水的事實。莫達說,九圩鎮山區片、丘陵片的溪流多已干涸,多數村民的儲水也已用完,只剩少許有大水柜或人口較少的家庭略有儲存。為了確保村民有水喝,河池市為該鎮配了兩輛送水車,河池消防、柳州消防均已派出水罐車,隔三差五往村里送水。
????清泉優先供學校
????在扛水的人群中,記者不時看到小學生的身影,他們是梅洞小學的學生。校長易國道介紹,由于嚴重缺水,學校每周三才安排寄宿生洗澡,每人定量用水為10公斤。說是洗澡,實際上學生們都是用毛巾蘸水擦身,而且用過的水也要再儲存起來,用來澆花、沖衛生間。
????易國道說:“學校有150多名學生和11名老師,其中寄宿生有100名,去年11月起就靠政府送水。由于供水量有限,學校僅在每天上午11點和下午4點到5點供應飲用水,雖不控制接水的數量,但學生們都很自覺,每次只接滿一兩個礦泉水瓶。為保證學生的飲水,老師們從來不在學校洗漱、洗衣服。此外,由于很難買到蔬菜,學生們吃得最多的就是蘿卜和包菜?!?/p>
????為了照顧下一代,每當送水車輛進村時,村民們都會優先讓教師學生接水。對外地送來的瓶裝礦泉水,更是優先提供給學校。然而,盡管人們給予了中小學校極大的照顧,但確保中小學生飲水仍是個嚴峻的話題。河池市教育局提供的一份截止日期為3月23日的統計數字顯示,該市3271所中小學,因旱災造成缺水的有461所,其中320所需政府送水。
????齊心協力抗旱魔
????雖然再過幾天就是清明了,但九圩鎮多數村民都未下種。鎮里及時引導村民調整種植結構,對確實無法種植水稻的田塊,改種玉米、紅薯等旱地作物。然而,由于持續的干旱,已種下的15000畝玉米,僅有1/3發了芽;種下的8000畝甘蔗,大部分未長起來。
????吃過午飯,何金秀扛著鋤頭,下了地。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將土層扒開,取出幾粒金燦燦的玉米種,淚眼婆娑地說:“十天前種下的玉米,如今沒有一顆發芽生長。花費了人工不說,買種子和化肥就花去了五六百塊錢!”見奶奶傷了心,孫女蒙春鑫緊走了幾步拉住她的手。
????“我61歲了,從沒見過這么嚴重的旱情。”何金秀安慰了一下孫女,義無反顧地松起了地。記者在返回的路上看到,地里到處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五圩鎮的李自強也忙著為甘蔗撒稻草灰,即便甘蔗稀稀疏疏只長了些苗。
????據介紹,截至3月25日,河池市138個鄉鎮受災人口260多萬,320多萬畝農田受災。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旱災帶來的損失,河池市正通過送水、推廣節水種植、為旱區找水等,全力開展抗旱救災,同時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改種旱地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