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系統與西線工程
復旦大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生導師戴星翼說,“與其調水,不如節約用水”。
他認為,中國的北方地區應該學習以色列,大面積普及滴灌系統。以色列北部地區,濕潤地區年降水量也就500毫米,相當于陜北地區,以色列南部地區是典型沙漠地區,年降水量100毫米,但以色列農業仍很發達。
戴解釋,如果搞滴灌系統的話,同樣的水灌溉面積可以大十幾倍。“但我們沒有做這樣的事情。”
對于反對者來說,一個“好消息”是,自從2009年度南水北調工程5000萬元的研究經費至今沒有下發,外界已經揣度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已經“耽擱”了下來。
但另一個消息是,2009年11月24日,水利部稱,根據中央政府批復,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取水范圍都在長江流域,不包括西南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怒江和瀾滄江等河流。
這是關于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最近的官方說法。這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仍排在日程表上。
名詞解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從長江上游調水至黃河。即在長江上游通天河、長江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壩建庫,采用引水隧洞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調水入黃河。是補充黃河水資源不足,解決西北地區干旱缺水,促進黃河治理開發的重大戰略工程。(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