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旱情持續,村民背水度日。(圖片來源:新華社)中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記者白杰戈 陳鴻燕 云南臺)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19分報道,面對持續的旱情,西南各地積極行動,抗災自救,但一些現實的困難也擺在眼前。從去年底開始,云南不少村民選擇外出打工,彌補農業損失,可勞動力走后,干旱的土地誰來耕種?家里的老人小孩誰來照看呢?
云南宣威市熱水鎮營溝村,村民李谷祥獨自整理土地、準備移栽煙草苗。由于干旱,從來沒有打工經歷的弟弟,在去年秋收后去了昆明。
李谷祥:太干了,種下去沒有什么收成,就想著打工。
記者:現在家里的小春實際上收成?
李谷祥:收成沒有。
家里小春的大麥和小麥,連播種成本都收不回。好在弟弟每個月打工掙回七百多塊,補回損失。
李谷祥:孩子讀一年級、三年級,地也不能荒著,孩子太小,出去不方便。
李谷祥說,本來考慮全家都去昆明,但是孩子上學不方便,家里的土地也還需要照管。他們面臨的,其實是旱區農村很多家庭共同的難題。村支書楊承普介紹,村里今年外出打工的人數是去年的三倍。干旱的土地耕種難度更大,但是年輕力壯的人都走了,莊稼怎么辦呢?李谷祥的弟弟準備在煙草移栽前趕回家來。而對于去東部沿海打工回不來的人,就要靠鄰里之間互相幫助。熱水鎮黨委書記何興劍:
為的就是村民生產當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我們成立了烤煙生產協會,我們在整個生產移栽過程當中,通過協會之間互相支持,互相幫忙能夠確保整個烤煙移栽按時到位。
問題還不止這些,熱水鎮鎮長浦麗告訴記者:
浦麗:主要的勞動力外出,現在家里的就是老弱病殘,還有留守兒童,我們注意到這個問題以后,一方面通過學校對我們留守兒童特別關注他的心理、生理各方面,五保戶、孤寡老人等等還有困難戶,對這些困難人群、特殊家庭,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今年我們干旱,我們都是送水到家,保證他的生活、生產用水。
新增的外出勞動力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出門打工,沒有經驗,不過鎮長浦麗并不擔心。
浦麗:我們鎮上的勞動保障所,平時會做一些培訓,大家出去要注意什么事項,維權等等這些東西,然后就是收集一些信息,哪些企業需要用工就把這些宣傳單、用工信息提供到我們各個村子,哪些企業需要些什么樣的工,如果適合自己去做,他們就到勞保所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