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茶業協會會長鄒家駒的一篇《云南熟茶》第一句話就說到:“眾所周知,云南生產熟茶始于1974年。”里面考證道:“我查閱了與緊壓茶生產有關地區大理、版納和思茅的文史資料,1974年以前都沒有熟茶生產的記錄。”他文中還記述了:“1948年以前,云南只有緊壓茶到港。50年代初云南貨到港大部分改為散茶。”
????而恰恰是建國前后的這段時期,正是六堡茶在粵、港、澳、南洋一帶以籮裝散茶形式風靡一時的時候。上世紀的五十年代,云南普洱茶同樣以散茶的形式沖擊市場。這個期間,受六堡茶漚放后變得醇香的啟發,香港茶商根據市場需求,利用地窖、倉庫等特殊溫濕環境,用人工方法促進六堡茶、普洱茶的后發酵。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至五十年代后期,香港的茶樓逐步以這種“發水茶”為主,消費者普遍喜歡喝有陳香味紅湯褐底的熟茶。
????鄒家駒先生的書中還記述道:上世紀“50年代,內地同香港幾乎沒有溝通,但香港人工發酵普洱茶的消息還是傳了進來。1955年11月2日,(云南)省公司通知下關茶廠對出口緊壓茶進行后發酵實驗。由于缺少資訊,試驗不了了之。”而經過多方學習、探索,最后,才在1974年成功生產出普洱熟茶。
????據梧州茶廠的老工人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曾經有云南來的同行到梧州茶廠學習后發酵技術制作熟茶,據說,梧州茶廠還保留著這方面的資料。(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