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錢鑒路沿街的店鋪大多不愿交垃圾處理費,有關部門于是停止了上門收垃圾的工作,取而代之是在錢鑒路放置一大型垃圾收集箱,供這些店鋪自行處理垃圾。但這種做法往往疏于監管,垃圾收集箱內的垃圾因未能及時清運以至惡臭連天,而“滿出”的垃圾掉灑一地,也影響過往車輛的行車安全,此情此景讓附近居民怨聲載道。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稱之為“無奈之舉”(見6月9日《西江都市報》),對于這種“無奈”的做法,筆者覺得難于理解。
垃圾收集箱地點旁邊是三間飲食店,最近的那間直線距離只有五六米。即使聞不到惡臭,面對一大堆垃圾,食客也是難以咽下。
據附近店鋪反映,堆在此處的垃圾經常得不到及時的清理,有時甚至是幾日才清理一次,導致垃圾不斷增加。“滿出”的垃圾散落在地,讓該處的市容市貌大打折扣。
當然,有關部門用這種方式來收集垃圾,是希望能觸動一些店鋪的經營者,讓他們能自覺交費。事實上,這種做法效果并不明顯。
自覺繳納垃圾處理費用,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垃圾處理方式。筆者建議街道等相關部門積極介入,敦促沿街店鋪盡快自覺繳費,合情合理盡快地處理好這個問題,讓“無奈之舉”變為和諧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