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梧州入汛以來,強降雨不斷。先是6月9日市區11個路段發生內澇,接著是6月25日富民、新興市場等路段一個多小時成了“威尼斯”。可以說,內澇已經深深針刺著這個依山傍水的城市的民生之痛。當中,最“痛”的人莫過于在地下車庫內澇中蒙受巨大損失的車主。
????現實中頗不能讓人理解的是,在夏季暴雨考驗面前,城市排水設施常常都被老天打敗,這不禁讓人疑惑,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都可以提高到幾十年或百年不遇,難道城市內澇就不能做到隔幾年一遇?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今年的天氣很異常,降雨量大且集中等原因讓市政部門措手不及。“6·9”暴雨過后,市政部門表示已針對全市排水渠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淤。然而在6月25日的暴雨中,富民、新興市場等路段還是發生了內澇,甚至在新興市場附近,有市民告訴記者,這次積水上漲速度比以往都快,幸好下雨時間不長。這就引出一個問題,既然“6·9”內澇之后市政部門已經對排水渠進行了清淤,那么“積水上漲速度比以往都快”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這種“全面清淤”并未“全面”并未“徹底”?
????暴雨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內澇發生、眾多車庫遭殃,由此更引發了車庫經營者與車主的“賠償之爭”。所幸,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部分車主已經有意識地買了車險,挽回了損失。單就“蓮湖居地下車庫內澇”這個個案,我們不能片面認定是車庫管理不善的責任,畢竟這是“天災”,意外無法避免;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車庫沒有責任,因為雙方已經簽訂服務合同,車庫理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然而,據部分居民及車庫管理人員稱,車庫發生內澇的根源還在城市排澇設施的不完善。按理說,城市內澇治理與改善城市環境、解決居民住房等同屬城市民生工程,應當優先改善和發展,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市一些排水系統存在老化、堵塞、設計不合理、排水管道口徑與人口發展不相適應等問題。綜合多方專家的說法,原因一是內澇治理多屬地下工程,投入再多的錢,地面上也看不到;二是內澇較之大江大河引發的洪災,受害面積小,持續時間短;三是缺少城市內澇治理相關的技術標準,沒有把城市內澇當成災害事故,缺少相應的問責機制;四是資金缺乏。然而,記者認為,其實最關鍵的一點,還在于有關部門能否真正將這項民生工程當成贏得“民心”的工程來改善,又能否在實施的過程中全面體現民眾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