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看到,中國經濟在危機環境中實現較快增長,一個重要因素是強有力的財政政策刺激和信貸擴張,而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是扔掉“拐杖”實現自主增長。IMF報告就指出,合理規劃財政刺激政策和信貸擴張政策的退出次序和進度,并采取進一步措施促使經濟增長方式向私人消費驅動型轉變,對中國仍是一個現實挑戰。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已基本確立,中國經濟政策的重點正由危機應對全面進入“復蘇管理”。如何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鞏固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同時避免因調控失當導致經濟短期內過度波動甚至“二次探底”,中國面臨諸多政策的“兩難”局面。
此外,近期一些突發性內外部不利因素也可能為中國經濟帶來不確定因素。例如,旱澇等重大災情頻發,對經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導致中國經濟外部環境趨于復雜,中國出口訂單減少、成本壓力加大等。央行報告也注意到,盡管經濟運行基本面良好,但當前也出現一些增長放緩的跡象。
世界經濟雖然進入復蘇軌道,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IMF的贊揚更多的是對過去的總結和評價,面對波動的世界經濟局勢,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之路并非坦途。由此,也許更應對中國經濟形勢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未雨綢繆,相時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