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次新股板塊在四維圖新[34.99 -0.88%]、多氟多[48.60 0.50%]等強勢品種號召下,曾集體逆市走強。之所以能有如此表現,機構資金的追捧功不可沒。但隨著市場下挫,這批個股的股價至今仍在考驗著機構成本。在人氣有所恢復下,如何抄機構的底?機會還在中小創業板的次新股上。
????60日,機構狂買25億元次新股
????5月中旬是指數跌破2700點至2600點平臺支撐的階段,也是次新股板塊在機構推波助瀾下演繹瘋狂的時段。據統計,5月10日至今近60個交易日,有45只次新股獲機構資金凈流入,合計凈流入額高達25億元,即平均每個交易日凈流4167萬元,創下去年7月IPO窗口重啟以來機構最密集的成交紀錄。
????其中,獲得凈買入額超過1億元的有5只,包括科倫藥業[105.22 -2.29%]、海康威視[74.90 -0.53%]、譽衡藥業[56.27 0.12%]、眾業達[48.76 -0.29%]及四維圖新;超過5000萬元的有7只,貴州百靈[41.40 -0.93%]、棕櫚園林[71.10 -1.15%]、達實智能[32.10 -0.16%]3只個股皆在7000萬元以上。
????從機構介入節奏看,凈流入額居前的個股的機構買入記錄皆發生在其上市后幾個交易日,部分個股的買入力度超過流通盤的10%。如此迅猛的建倉,可見機構青睞程度。
????機構熱烈追捧并非盲目而為。二季度每況日下的融資環境,令新發行個股不斷下壓發行市盈率,在估值上有一定吸引力;在行業上,機構“強力推薦”的45只個股中,大部分皆是電子電器、醫藥、環保等新興產業細分行業的龍頭品種,具有較突出的成長性。
????反彈市凸顯機構護盤意愿
????然而,5月中下旬指數接連跌破2600點、2500點甚至2400點,不僅機構措手不及,也令中小創業板陷入猛烈的補跌。據統計,二季度以來,45只個股中有多達17只破發,比例近四成。這意味著,即使中簽,機構已承受了不同程度的浮虧,更何況其尚在上市后悍然搶籌。在此之下,機構護盤的意愿逐日強烈。加之7月見底反彈修復了人氣,次新股又具有“套牢籌碼較輕”的先天優勢,“抄底”機會呼之欲出。
????7月6日以來,滬指持續反彈了11%,但不少個股的區間漲幅已在20%以上。不過在機構凈買入額超過3000萬元的個股中,海康威視、譽衡藥業、貴州百靈、達實智能、康芝藥業[53.10 -1.12%]、杭氧股份[25.59 1.43%]、盛運股份[19.71 -0.25%]、凱撒股份[25.47 -0.59%]等卻整體弱于指數,且現價仍在機構成本之下。從走勢上看,上述個股皆以小陰小陽表現出振蕩蓄勢的意味。如反彈行情能持續演繹,有望在機構護盤意愿集中爆發下形成突破。
????事實上,亦有個別品種先期走強。如被機構瘋狂買進近5億元的科倫藥業,7月6日至今漲幅超過20%。機構累計買入1.62億元的眾業達,股價回探至成本即展開反彈,至今漲幅超過25%(不計首日)。這種走勢,與更早前本報追蹤分析的“焦點科技[72.70 -1.28%]”等同出一轍。
????除上市已有突破意愿的品種外,45股中尚有9只的現價仍處破發狀態,包括銀之杰[27.00 -1.03%]、荃銀高科[34.40 -0.75%]、國聯水產[13.63 -0.80%]、省廣股份[37.35 -1.06%]、天虹商場[35.78 -0.33%]、康芝藥業、愛施德[39.66 -0.58%]、海普瑞[128.38 -1.25%]、恒信移動[33.18 -1.25%]等。而在市場轉暖中,大面積破發的次新股已紛紛收復失地,故上述滯漲品種仍有望迎來“遲來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