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陳素雅)農歷七月十四,是民間俗稱的“鬼節”,不少梧州市民習慣以燒香拜神等傳統形式來祭拜亡靈。拜祭誰,為何拜祭,鬼節是否還有存在必要?出生于1990后的青年,是否還會關注和重視這個特殊的傳統節日?記者走訪發現,對于“鬼節”這一特殊的節日,不同年代的市民對此的理解大為不同。
????鬼節如同“試膽會”
????“七月十四意味著不能下河游泳,而且最好晚上不要出門。”“七月十四是鬼節,所以會和家里人一起吃飯,然后我們幾個同齡的親戚吃晚飯后還會偷偷看鬼片,充當試膽大會。” 記者通過網絡和在街頭隨機采訪了十位出生于1990年后的青年,絕大多數的人對于七月十四的來歷和含義表示“說不清楚也不明白,大概知道應該曾經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不少90后甚至認為那是一個跟國外“萬圣節”性質差不多的節日。
????出生于1993年的趙穎表示自己對“七月十四”基本沒有什么認識,只是知道這一天即使上課,老師也會提前下課。但新潮的她認為:“身邊的同學和自己都對這個節日沒什么概念,“七月十四”已經是一個邊緣化的節日了,再過幾十年可能就沒有人過了。”
????家人團聚吃飯,然后路邊燒冥紙,小朋友必須在家,不許外出游泳……梧州保持的相對完整的“七月十四”過節程序,還是激發了一些外地來梧的年輕人對這個傳統的節日的興趣。出生于1990年來自浙江的大學生謝杰表示:“小時候從農歷七月開始父母就會不讓孩子晚上外出了,但是不會有特別的儀式舉行。去年我第一次看到梧州人過中元節,大家在街上很熱鬧地一邊燒冥紙一邊說笑,整條街道煙霧繚繞,而且全家大小還會選擇在這天團聚,感覺很新奇。”
????傳統節日有意義
????與90后青年對“鬼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態度相比,不少老梧州則對七月十四這個特殊的日子有著不同的理解。專售冥紙的店鋪老板鐘阿姨表示:“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一邊買冥紙一邊與路過鄰居打招呼的梁奶奶則說:“我每年七月十四都會出來燒冥紙,個人感覺‘鬼節’跟清明節的區別就是鬼節祭祀的是游魂野鬼,清明節則是拜祭祖先。”而另一位婦女則認為“鬼節”是梧州節氣的一個粗略劃分,因為:“七月十四開始,意味著不能再下水游泳了。這可能是祖先提醒我們天氣涼了,再下河游泳容易遭遇不測。”
????對于市民傳統的習俗,據梧州市研究民俗的專家、中國民間文學家黃海涵介紹,中國的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民間傳說中鬼門在農歷七月十四凌晨時分開啟,因此梧州市民為憫憐“游魂野鬼”,會以撒豆腐和龍眼,燒冥紙等各種方式度過七月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