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這樣一件事近日熱點之一:有著“中國首善”之稱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最近在其公司網站上刊出了致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表明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他認為,當我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把財富歸還世界,讓更多遭遇不幸和貧困的兄弟姐妹共享,是一種高尚和偉大,“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則是可恥的”。
????我國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富豪,他們當中有部分人不斷用財富回報社會,堅持做慈善事業。但是,總體上說我國內地富豪在慈善事業上非?!靶狻?。中華慈善總會的資料表明,該會所獲捐贈70%來自國外和港臺地區,內地富豪的捐贈不到15%。難怪“非典”流行期間,比爾·蓋茨訪問中國時曾為內地富豪的“小氣”流下淚水。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的許多富豪在“憐貧”方面守財吝嗇,但在“斗富”方面卻競相奢侈,幾十萬元一顆的“極品荔枝”有人競拍,十幾萬元一桌的“滿漢全席”有人敢吃,800萬元一輛的賓利豪華轎車被富豪們搶購得供不應求,連富得流油的美國人、日本人也自愧不如。
????也許有些內地富豪認為,財富是自己創造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沒有義務送還社會。不錯,錢是自己掙的,但如果沒有良好的發展政策,沒有穩定的發展環境,沒有社會各階層人士鼎力相助,你的財富從何而來?在這方面,中國慈善事業的熱心支持者,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像我這樣的民營企業家能有今天,是七分社會賜予,三分個人打拼而來?!?/p>
????陳光標做企業十年來,已累計向社會捐贈款物13.4億,直接受益者超過70萬人,身后還將捐出全部財產。“在巨富中死去是可恥的”,不僅是陳光標對個人財富的清醒認識,更應成為所有人特別是富豪們的共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