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惠崇大師抱個拳,筆者的標題并非有意褻瀆大師的千古絕句。在梧州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原也是配得上正版“春江水暖鴨先知”美景的,但今年中秋發生在廣東信宜的一次潰壩事故,使與廣東鄰居同飲一江水的梧州人不禁擔心起來———那些尾礦庫廢水中的有害物質,會不會沿著岑溪黃華河流入西江,再流入梧州市的千家萬戶呢?
????事件發生后,面對媒體的采訪,廣東的環保部門和梧州市的環境監察支隊均稱水質經監測沒問題,各縣(市、區)和水產畜牧部門也表示將積極防范和應對。正當老百姓對潰壩事故可能造成的污染稍為松一口氣時,梧州零距離網上卻有網民發帖說,黃華河出現了大量死魚,而記者也從水產畜牧部門處得到了證實:22日起該局已陸續接到養殖戶網箱魚出現大批死亡現象的報告(詳見9月26日《西江都市報》第3版的相關報道)。
????筆者曾經參觀過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對眼前的一箱金魚介紹說,這是除了技術手段之外的生物監測技術之一,水質一旦發生異常變化,金魚就會有反應了。小小的金魚都能感應水質的變化,現在黃華河上的養殖魚都“反肚”了,我們的環保、畜牧部門竟然還能底氣十足地向市民宣稱水質安全!
????讓人想不通啊!為什么水質監測結果正常,活在水里的魚卻集體死亡?為什么畜牧部門“積極防范”了,養殖戶還會遭受如此慘重損失?各種先進的環保監測技術都做不到預先報警,直到黃華河這個大魚缸里的魚遭殃,大家才驚覺危險已近在咫尺。如此算來,是不是該給黃華河那些“身先士卒”的死魚們記一大功呢?
????如此怪現象,真可謂:
????河水知,魚兒知,監測單位卻不知?
????網民問,媒體問,相關部門才聽聞!
????國務院早于2006年就發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預案要求:“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要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黃華河養殖魚之死,在未有確切檢測結果之前,也許不能說和潰壩事件的污染有直接關系,但魚群的大量死亡,至少是一個異常現象。作為一個公共事件,每個市民都應有知情權。
????黃華河的魚異常死亡,消息直到網民有圖有真相地揭露,記者再刨根問底地追問,相關部門才不得不承認:是的,我們早在幾天前就知道這事兒了。嗚呼,一句“原因尚未查明”就能作為賭上老百姓健康的理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