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奔月示意圖
昨日上午9時,搭載“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始加注常規推進劑,這標志著嫦娥二號任務正式進入加注發射階段工作。嫦娥二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李尚福昨日說,根據目前預報的天氣狀況,嫦娥二號能夠在首選窗口———10月1日準時發射。
發射場區9月30日的氣象預報表明,10月1日發射窗口內將有小雨,從預定加注時間到進入首選窗口后一個小時內雷電概率較小,高空風和地面電場也沒有制約發射的因素。嫦娥二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李尚福說,目前看來,10月1日發射不受影響。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一、二級和兩個助推器使用的是常規推進劑,三級使用的是低溫推進劑,因此,整個加注工作將分為常規加注和低溫加注兩個階段進行,分別在兩天內完成。按照工作計劃,昨日上午完成常規燃燒劑偏二基甲肼的加注,下午開始加注常規氧化劑四氧化二氮。
推進劑加注是火箭發射前最后,也是最關鍵、最危險的一項工作。常規推進劑為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蝕性的氣體,發生泄漏將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且推進劑加注精度直接關系到火箭能否將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加注必須確保精確無誤。
常規推進劑加注完成后,計劃于今日上午開始低溫加注。
昨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射前第一次氣象會商的結果已于9月30日早上7時前做出,結果顯示可以如期發射。
“發射當天可能會下雨,但應該不會出現雷電。”錢衛平說,“窗口期沒有雷電,就應該能夠滿足第一窗口發射的條件。”
氣象會商是發射前的一個重要流程,直接決定火箭是否能夠正常發射。第一次氣象會商時間是在發射36小時之前,即常規燃料加注之前,直接決定常規燃料是否正常加注。第二次氣象會商時間是發射前7小時,即低溫燃料加注之前,決定是否進行低溫加注,直接關系到是否如期發射。一旦開始了低溫加注,程序就基本不可逆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