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經典粵語:“珍珠都冇敢真”。意即:(貨物)像珍珠那樣純正地道,不摻雜使假。不過如今這句經典粵語面臨著挑戰,因為珍珠也有假的。在浙江等珍珠產地,很多“珍珠粉”其實都是貝殼粉。此事經媒體披露,民眾又一次受傷,心頭隱痛。
????貝殼經鍛烤粉碎等方式而得貝殼粉,一般用作飼料的添加劑,如今又黑又臟的貝殼經強堿加工搖身一變成了身價千倍的“珍珠粉”,用于化妝品或者食品。思之大倒胃口、避之防不勝防、食之或能致病,繼“毒奶粉”、“蘇丹紅”、“地溝油”之后,百姓的身體健康和對食品安全的良好愿望又一次遭到“珍珠粉”的踐踏。從貝殼到“珍珠粉”一路走來,存在具有時間長、地域廣等特點,雖有多個部門有責監管,卻能暢通無阻,堂而皇之一直走到人的身體上,甚至身體里,危害百姓。
????我們不禁要問:監管到哪里去了?誠信道義又到哪里去?百姓對假珍珠粉之痛,不僅是身體健康受到威脅之痛,更是對見利忘義和監管缺失之痛。
????要杜絕制假造假,或者還需要時日,但是遏制制假造假就要馬上行動,對貝殼粉的來源直至消費者的最后出口建立臺賬,來龍去脈一清二楚;對制假售假者堅決打擊,毫不手軟;對不作為的監管者實行問責;建立制度,倡導誠信,懲處失信,完善監管體系。上面這些雖是亡羊補牢,但對百姓總算是個交代。
????善管還須善用。貝殼廢棄會危害環境,加工為貝殼粉本無罪,而且還是很好的飼料添加劑,用對地方則為善,可收到“變廢為寶”的最佳效果,用錯地方、冒充珍珠粉則為惡。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能否建立有效的回收利用機制,加快促進養殖業和相關企業的發展,“珍珠粉”才能物盡其用,又何至于滋擾百姓?
????既做好“堵”,又負責好“疏”,那么貝殼粉還是貝殼粉,珍珠粉依然珍珠粉。我們把眼光再放遠一些,其他行業誠能如此,那么類似的“玉米粉”、“大米粉”也會自絕于良好的環境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