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
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
〖報告原文〗三次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21.8:42.7:35.5調整為2010年的13.9:58.9:27.2。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預計全市工業總產值由270.4億元增加到868.9億元,年均增長26.3%;工業增加值由81.1億元增加到301.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5.5%提高到52.5%。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00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86家,年納稅超億元企業6家。園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五園八區”初具規模,園區經濟占全市工業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全市工業化率由2005年的1.6提高到4.3,高于全區平均水平,標志著我市進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
【起草人說法】按照鞏固農業、優化工業、發展服務業的思路調整產業結構,是我市“十一五”時期的重頭戲。在工業中,我市按照雁行陣勢培育產業,形成再生資源加工區、陶瓷園加工區和不銹鋼園區等新興產業園區,并從產業鏈向集群方向發展。除了新興產業外,傳統產業也在不斷發展,中恒集團、神冠集團等企業在全區、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下一步,我市要注重擴大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
【專家解讀】
市委黨校副教授吳瑜倩:發展工業是推進工業化的核心內容,堅持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形成工業化與城鎮化互為依托,工業、農業產業化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近幾年,工業作為梧州市的主導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發展特征與發展環境發生了變化。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使產業聚集度不斷提高,對拉動本區域的工業增長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十一五”之初,梧州通過引進具有一定先進技術的產業,形成了再生資源加工區、陶瓷園加工區、不銹鋼加工區等新興產業集群,產業按“三步棋”走,形成了一大批貢獻稅收過億元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