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交通格局明顯改變
形成到主要目的地“三小時經濟圈”
〖報告原文〗洛湛鐵路建成通車,南廣鐵路加快建設,岑溪至羅定鐵路、梧州港赤水圩作業區進港鐵路開工建設,結束了我市“地無寸鐵”的歷史。梧州至南寧、梧州至廣州、梧州至桂林、岑溪至筋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梧州至貴港、岑溪至水汶、梧州環城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形成梧州到主要出行目的地的“三小時經濟圈”。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建設加快推進。梧州機場恢復通航。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基本確立。
【起草人說法】我市按照“十五”謀劃、“十一五”發展、“十二五”完善的思路來發展交通,從“十五”時期僅有一條南梧二級公路的交通末梢,形成了如今海、陸、空立體交通格局,隨著柳肇鐵路、西氣東輸管道、南廣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興建,我市交通發展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期。
【專家解讀】
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陳范生:近幾年,梧州最讓市民感到欣喜的變化就是交通設施變化。沒有交通的變化,就不可能帶來產業的發展,更吸引不了人流和資金流。國家中長期的鐵路規劃中,有幾條鐵路經過梧州;國家公路交通規劃將梧州定位為區域性公路運輸樞紐;在國家內河交通運輸規劃中,全國的內河港口重要城市有28個,廣西有3個,梧州是其中之一。以上幾個都屬國家級的規劃,國家對梧州進行了科學明晰的定位,梧州沒有理由不將自己的發展納入國家發展規劃當中。我市應圍繞黃金水道,加大港口、碼頭建設,努力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
市政府辦公室經濟研究室主任陳劍波:西江黃金水道是上天賜予西江沿岸人民的財富,從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看,交通興則梧州興。如今,西江黃金水道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為梧州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此外,依托交通設施的完善,我市正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產業,有效避免了梧州交通成為別人的過道。
市委黨校教師梁兵:從理論上講,發達的交通是融入大都市的靈魂所在,是實現“大對接”的內在動力和要求。梧州市擁有極佳的區位條件,大暢通保障大惠民。交通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理念的創新。梧州市權衡利弊,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矛盾,用創新的思路破解發展中的難題,摸索出一套適應本區域交通發展的創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