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家看報告
讓市民感到幸福
讓發展質量提高
一年一度的梧州市“兩會”傳遞出春天的氣息。與往年相比,今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有哪些新變化?對梧州又好又快發展將產生什么影響?記者采訪了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陳范生和市政府辦公室經濟研究室主任陳劍波,請他們談談看法。
△ 政策更實 提法更新 標準更高 速度更快
相信讀過《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的人都有同樣的感覺:在這一萬五千多字的內容,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長了,政策更實了,提法更新了,標準更高了,速度更快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得到更高度的重視。
“優先發展民生、讓更多人民群眾享受發展成果這一思想,過去一直倡導,但從來沒有這次這么具體,更沒有這次涉及的面這么廣。”陳范生指出,報告中明確要把“富民強梧”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體現來實現。在民生事業發展的目標方面,《政府工作報告》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如逐步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擴大就業與提高居民收入等。就業、醫療、教育等人民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在報告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回答。
陳范生說,報告從醞釀、起草、修改、征求意見、不斷完善,再到提請全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前后歷時近三個月。期間,為了讓“民生為本”這一理念在報告中得到深刻詮釋,王凱市長不僅要求起草組精簡報告內容,刪除“虛”話,更多次參加調研活動,聽取各方意見,為報告定下“做大總量、做大產業、做大城市、做實民生”的基調,以及“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力提高同步”的具體要求。
“就以今年和去年為民辦12件實事相比,去年計劃投資16億元,今年計劃投資達到20億元以上,而且在力度和廣度都有了提高,覆蓋教育、醫療、地質災害整治、城市公共服務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諸多方面,真正體現了讓老百姓共享更多發展成果的核心思想。”陳范生說。
△ 注重發展質量 彰顯民本理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少經濟指標預期都調低了,而對于發展質量的表述卻明顯增多了。”陳劍波說,在2010年我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要求增長13%、30%以上,而今年提出的增長預期目標分別下調為12%、20%,而在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的相關指標上,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則明確要求實現上升。
“這‘一高一低’的變化,不是單純的數值變換,而是顯示出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認識正逐漸由追求發展速度向注重發展質量的轉變。”陳劍波認為,這種變化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其根本出發點是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良好環境,引導各方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
更具開創性意義的是,報告還第一次明確了要把梧州建成“人民幸福感最強的城市”和“經濟發展質量最好的城市”。這一奮斗目標的提出,為“十二五”實施民生工程指明了方向。兩個新穎的表述,把梧州市政府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信心表露無遺。
報告中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防止物價特別是基本生活品價格過快上漲”等表述,都是圍繞實現這兩個“最”而做出的具體部署。
“點滴變化折射的卻是發展思路的轉變和發展境界的提升。”陳劍波說,這種轉變和提升必將對梧州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跨越發展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新提法掃描
△ “為建成以生態為主導的復合型現代化新城打好基礎”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南岸片區開發以蒼海項目、西江四橋建設為重點,加快規劃建設路網,為建成以生態為主導的復合型現代化新城打好基礎。”
對于南岸片區發展的思路,過去也有類似提法,但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要打造成“復合型現代化新城”。市委黨校副教授吳瑜倩分析認為,復合型現代化新城有三層含義,一是具有居住、產業、服務、交通樞紐、旅游休閑等多種城市功能集合;二是按照梧州城區曾有的“東優、北控、西移、南拓”發展思路,南岸片開發起步較晚,沒有太多發展障礙,故可以按照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方向設計;三是借助現代立體交通條件,特別是西江三、四橋和環城高速公路以及未來扶典大橋建設,中心城區西江兩岸將連成一片,梧州城區將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把南岸片區打造成復合型現代化新城,是從梧州中心城區地理環境和空間條件出發,擴大城市規模的優化選擇。”吳瑜倩說,目前,梧州城區功能布局已初步形成以商貿旅游為主的河東區、以政務文化為主的河西區,以及以商貿物流為主的城市區域發展布局,廣闊的南岸片區將成為未來城區拓展的重點。
△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積極培育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在闡述未來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時明確提出,要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何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梧州學院公共基礎部主任、副教授易敬源介紹,所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
易敬源認為,從種類上看,我國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具體到梧州,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不多,大多數是傳統產業。在傳統產業中,部分原有的具有一定優勢的企業逐步消失。因此,梧州經濟要發展,產業要有所突破,必須考慮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尋找制高點,保證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易敬源說,梧州要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就要從本市實際條件出發(包括自然條件、技術條件等),以此確定上馬哪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次,要就我市上馬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投入等方面給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