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3日報道,隨著政府刺激措施推動的需求推高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2010年期間中國在建筑工程上的支出飆升。與此同時,美國建筑價格在經濟衰退期間穩步下降,去年該國對建筑項目投資9830億美元,低于2005年的1.5萬億美元。可以說,我國首超美國成全球“頭號建筑大國”。(3月3日《金融時報》)
????“頭號建筑大國”與“世界工廠”一樣,是個必須一分為二來看的世界桂冠。“頭號建筑大國”證明了我國建筑業的興旺發達,這對于解決農民工就業、讓城市更美觀、讓生活更美好等諸多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然而,所有的榮譽稱號都必須伴隨以相應的責任,任何一個光榮的頭銜,也必須配之以相匹配的承載力。在“頭號建筑大國”的背后,實則隱藏著諸多的隱憂。
????首先,是“頭號建筑大國”,還是世界第一建筑浪費大國。有資料顯示,建筑直接和間接消耗的能源已經占到全社會總能耗的46.7%。言外之意在于,建筑業是個粗放型的產業,技術含量并不高,建筑業發達,也必然伴隨著建筑浪費的“發達”。據了解,我國現有建筑95%達不到節能標準,新增建筑中節能不達標的超過8成;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至3倍。在繁榮的建筑工業背后,半拉子工程、空置房問題,都極大的構成了資源的浪費。
????其次,我國還是“建筑最短命國家”。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老舊建筑拆除率占新建建筑面積的40%左右。按照我國的強制標準,普通建筑規定的合理使用年限是50年。但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建筑平均壽命不到30年;而歐洲建筑的平均生命周期則超過80年。必須承認,“頭號建筑大國”的背后,還存在著嚴重的“折騰”問題。
????再次,建筑污染不容小覷。建筑工業不是綠色產業,必然對社會造成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建筑業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存在存在土地資源利用率低、水污染嚴重、建筑耗材浪費大等問題。據了解,在環境總體污染中,與建筑有關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則占人類活動產生垃圾總量的40%。許多工地附近的居民,安逸的生活往往被建筑工業攪得一團糟。
????除此之外,問題還有許多。比如,經濟發展模式太過單一,政府財政對土地財政、建業工業的過度依賴,都很容易讓我國建筑業成為“空中樓閣”。甚至有可能,在瞬間之內,我國建筑業就會與房地產行業一起出現崩盤的局面。完成經濟轉型,甚至是盡快甩掉這個“建筑大國”的大帽子,也可能會是一種社會進步。
????一言以蔽之,“頭號建筑大國”的榮譽,更是挑戰——解決好建筑業興旺發達背后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建筑短命以及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的問題,遠遠比建成一個“頭號建筑大國”難得多。
????(責任編輯:寧肇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