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個弱點是特別怕老板。到底有多怕呢?此前已有調查顯示,在職場上,有將近八成的白領怕老板,而北京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測試,則讓這一事實顯得更加幽默——通常在辨別照片中的人物相貌時,人們應該更快識別自己的面孔,可是當有老板的面孔存在時,卻會降低找到自己面孔的速度。但是,這種“老板效應”在西方人中是不存在的。
????很有趣,但很現實,多數中國人就是怕老板。什么原因,說不清,也很復雜,心理、文化,個人的教育等,最后集中到這個小小的現象來了。
????“在老板面前,我就是三無產品”
????周小云是部門的副經理,混在開會的人群中,耷拉著頭,希望不要被老板發現。但BOSS還是猛然說:“小周,你說說看,這款產品怎么賣得這么慢。”周小云形容當時的狀態就是,“腎上腺激素高度分泌,整個身體的血液以八十邁的速度呼呼往上涌,腦子的溫度立馬上去了,前后溫差怎么也得有個五六度,熱量繼而傳導到神經,臉皮開始發燙,嘴巴不利索了,想說啥來著,都是浮云了。”嗯了大半天后,她擠出了“我覺得”三個字,后面說的啥,已經再也想不起來了。說完后,也不知道老板的表情,因為根本不敢看。
????還有一次,公司節前聚餐,大家推杯換盞之間,逐個給老板敬酒,看到此情此景,周小云緊張了,心想:“一會兒輪到我該怎么辦啊?我該說什么呀?”正在胡思亂想時,已經該她敬酒了,不知道該說些啥,結結巴巴地說完,然后一口氣把酒全干了,落座后,臉紅到了耳根。
????回憶起種種細節,周小云心中常常有點“不寒而栗”。“那個真的是我嗎?常常自我懷疑,歸結起來,在老板面前,我就是三無產品,無自信、無自我、無自由。于是,我還是選擇離開了。”周小云說,如今她正在美國一所大學繼續讀書。
????懼上心態是為了保護自己而產生的?
????“中國(企業)管理層的一個弱點就是特別怕老板,不敢和老板直接溝通。”思科中國前總裁林正剛在一次演講中如此說,中國職場中員工的“懼上”情緒每個人都有體會。甚至有人怕到夜不能寐的程度。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師林萬貴告訴記者:“正常的上下級,畢竟不都是朋友,下級對上級較為陌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出現一點緊張、不適,那很自然,但如果真的發展到恐懼,甚至經常出現見到老板就口吃、結巴,這就屬于社交方面的障礙。”
????專家告訴記者,怕老板,很大的因素還是與個人有關系。持有嚴重懼上心態的人,大多數都是自卑感強的人,而且這種“怕老板”的體驗不能輕易擺脫,不能馬上隨著自己的成就而消除,它如影隨形,猶如一副面具,你走到哪,它跟到哪。有時甚至盡管外人看起來你已經很優秀,但你自己卻總感到莫名的自卑,這就是自卑勢能。當一個人有很強的自卑感,那么他看到的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沒有價值的人怎么能跟有價值的老板對等呢?所以,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盡量減少與老板接觸的機會,懼上心態也就產生了。
????要做到不怕老板,到底行不行?
????但是,為何會有數據顯示,有80%的白領會怕老板,人數為何如此之多?
????有專家說,中國的教育是“批評式”教育,從小告訴你“哪些不應該做”,而國外教育是贊賞式教育,做對了就要鼓勵。我們現在的許多“80”后,就是在不斷批評中成長起來的,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極為在意老師的看法,甚至心生畏懼,自我意識便會受到壓抑。正是這種長期的壓抑使得自我中心的優勢消失殆盡。相反,在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環境中,等級關系對自我意識的影響就微乎其微。
????林萬貴告訴記者,“懼上心理也稱權威恐懼,是社交障礙中的一種。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服從要聽話,否則就遭到否定和打壓,那么,受這種教育的孩子長大后多半會感受到來自于權力的壓力。這種壓力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對于權力的恐懼,而上級只是其恐懼的投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