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出路】
????植根群眾與時俱進
????培育粵劇氛圍解決經濟來源
????粵劇的發展離不開私伙局,從這里梧州走出了一批優秀的粵劇人才,他們走上粵劇的道路就是從業余開始,進而接受專業的培訓,最終站在了星光熠熠的舞臺上。梧州粵劇發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私伙局就是粵劇發展的搖籃,如何讓粵劇植根于群眾,讓粵劇這一行當得以傳承,私伙局這一粵劇的存在形式也必須進行改革。
????培育粵劇氛圍
????在周輝南看來,個人的興趣對于粵劇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一個人對粵劇感興趣或者會影響身邊的很多人。”周輝南說,在梧州不少業余的粵劇愛好者都是受到家人的影響而加入到這個行當中的。在梧州的粵劇私伙局里,幾乎每一支曲藝隊都能找到一兩對同是粵劇愛好者的夫妻,群藝曲藝團的李劍峰、盧劍影就是其中一對。兩人戲里戲外都夫妻檔,妻子盧劍影最先喜歡上了粵劇,丈夫李劍鋒在她的影響下也加入的業余愛好者的行列中。此外,因為受到家中父輩的影響而對粵劇產生興趣的人也不少,由此看來,家庭環境對培養年輕一代的粵劇人有著一定的影響。
????再者,整個社會環境的氛圍、引導也是至關重要的。這種氛圍的創造,僅憑一群熱血的粵曲愛好者不是夠的,而需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培育梧州粵劇文化氛圍方面,創作出好的條件,使粵劇更加大眾化。比如增加表演場地,舉辦多一些與粵劇相關的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粵劇,喜歡粵劇。
????解決經濟來源
????以前,對于家庭困難的人來說,會粵劇就等于有了一條謀生的出路。“因為家里沒錢而不得不輟學的孩子,找其他工作不容易,就可以到粵劇團當學徒,包吃包住還能領取到一點點工資。在這種環境下,很多人愿意主動去接觸粵劇。”周輝南說,但現在對于年輕人來說,經濟原因已不再是影響自己去學習粵劇的理由。他們甚至會問,學了粵劇究竟有何用?
????如今的社會選擇多了,粵劇無論是在娛樂性還是物質上,都很難找到可以與現代新鮮事物抗衡的優勢。對于私伙局而言,經濟問題一直都是他們需要克服的一個障礙。群藝曲藝隊現任團長陳敏標說,有時候想要去外地演出,但是一場下來需要經費5000元左右,這對他們來說是個大難題,因此也不得不作罷。
????有些曲藝隊在公開演出的時候,會有觀眾買花獻花或者給點利是錢,但愿意花錢聽粵劇的觀眾不算多。像新興曲藝隊和群藝曲藝隊雖說每次演出都會有一定的收入,但通常只有一兩百元。這些錢除了部分用于曲藝隊設備的維護外,其余部分則分配給每一個成員。而大部分的私伙局因為沒有穩定的觀眾和收入來源,有的最終因為支撐不下去而被迫解散。有的即使勉強維持,也難以吸引更多的人員加入壯大隊伍。
????私伙局要走出經濟的困境,也許只有來自于一些企業單位、老板的贊助,而這就需要在整個社會營造出濃厚的粵劇文化氛圍,并提高自身的吸引力,才能得到更多的人關注、支持。
????創造新鮮內容
????私伙局要發展壯大除了向外界尋求生存之道外,私伙局本身也需要進行革新。已經有幾十年教學經驗的周輝南,特別懂得因人施教。他會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曲子進行教學。周輝南說:“先讓初入門的學生首先接觸自己感興趣的粵曲,選擇他喜歡的節奏、故事,在培養出興趣之后,再學習傳統的曲目,進而學習粵劇。”而從事粵劇行當多年的羅國梁也一直為粵劇的創新努力著,他和梧州許多粵劇藝人如梁超平等,平常都會自己寫粵劇曲目、劇本,把現代的元素融進其中,力求創新、與時俱進,與現代人的生活更加切近。而他們的嘗試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一批優秀的粵劇作品受到了群眾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