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10月,我市從全市范圍內一次性選派了100名優秀年輕干部進行雙向交流掛職,在打破干部掛職身份壁壘,拓寬干部培養渠道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共梧州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林樹鋒,就“打破壁壘雙向交流掛職,開創干部培養使用新路徑”的工作思路與具體措施向大家做一個詳細介紹。
主持人:林副部長您好!
林樹鋒:主持人好!
主持人:林副部長,我們了解到,近期,我市在全市范圍內選派了100名優秀年輕干部進行雙向交流掛職。請林副部長向我們介紹一下此次選派年輕干部掛職交流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林樹鋒:雙向掛職,是近年來,我市按照中央、自治區黨委的部署,力推的一項干部交流制度,對于進一步拓寬干部培養渠道,加強上下級機關之間、黨政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干部掛職交流,推動干部隊伍建設發揮著獨特作用。今年10月,我市從全市具備大專以上學歷、政治素質好、有發展潛力和培養前途的70后副處級干部、75后正科級干部、80后副科級干部以及不超過40周歲的企業管理人員中選派了100名優秀年輕干部,在市直(縣直)與鄉鎮之間、市直(縣直)與企事業單位之間、市直(縣直)與項目建設一線之間、市直與縣直之間進行雙向交流掛職。與以往相比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
一是高起點謀劃,打破干部掛職的“身份壁壘”。此次選派干部掛職鍛煉,我市堅持謀劃先行,市委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市委組織部對雙向掛職鍛煉的基本要求、掛職干部管理、考核使用等進行了明確規范,并派出工作人員深入基層指導推薦工作。各地各單位黨組織比照掛職條件,分別拿出重要崗位,增強掛職崗位的吸引力。如市直機關分別拿出了市住建委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林業局副局長等崗位,縣直機關拿出了長洲區司法局副局長、藤縣衛生局副局長等崗位,縣、鎮班子分別拿出了縣(市、區)政府副職、工業園區副主任、鄉鎮黨委副書記等崗位,在企業和項目方面拿出了市毅德現代物流城項目征地拆遷指揮部副指揮長、市交通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等崗位。通過崗位的吸引力使大家對雙向掛職“有興趣”。這次掛職的一個重要特點還在于打破“身份壁壘”,開辟“綠色通道”。針對企業特別是非公企業人員與機關干部之間客觀存在的“身份壁壘”,確定了“三個比照”的原則,即市管國有企業比照處級單位進行雙向掛職,市領導親自聯系的重點項目比照處級單位進行雙向掛職,上市公司或稅收超億元的非公企業比照處級單位進行雙向掛職,以此作為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管理人員掛職依據,讓雙向掛職“無障礙”。
二是差額選干部,增強干部掛職的“競爭力”。這次選派掛職干部堅持單位把關差額確定推薦人選,組織審核差額確定初步人選,常委會研究確定正式人選。即:各單位按照通知要求,對本單位適合掛職條件的干部做進一步了解,經班子會議研究,優中選優,提出推薦人選。市委組織部采取“兩審一會議”的方法確定初步人選。“兩審”即審查資格條件、審查單位推薦程序,確保符合掛職條件,確保掛職干部質量;“一會議”即召開部務會,根據各類崗位需求和干部自身條件,初步確定了83名科級干部掛職人選,20名處級干部掛職初步人選。市委組織部將初步人選征求各推薦單位的意見后,將處級干部掛職方案提交市委常委會研究討論,最終由常委會集體研究確定17名處級掛職人選。
三是量身做方案,提高干部掛職的“含金量”。我市以培養“知全局、懂本行、干實事”干部為目標,在充分溝通協商的基礎上,確定了一套為掛職干部量身打造的掛職方案。一方面把握“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注重掛職針對性。對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46名機關干部,重點選派到縣直機關和鄉鎮掛職鍛煉,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缺乏經濟工作經驗的8名機關干部,重點選派到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一線實踐鍛煉;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27名干部,重點選派到上級機關掛職,讓他們了解和熟悉上級機關的工作流程,擴散思維,開闊視野;對一些部門的“專才”干部,有針對性地跨領域、跨行業安排掛職,著眼于把他們培養成為復合型領導干部。另一方面把握“人崗相適”原則,注重掛職崗位匹配度。在制定掛職方案時注重從干部所學專業、工作經歷、工作特長和掛職崗位需求出發,綜合分析人崗相適的匹配度。如在基層黨務工作崗位工作的11名干部,安排到市委辦、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等黨委部門掛職;在基層經濟工作崗位工作的12名干部,安排到市財政局、市工信委、市發改委等主要經濟部門掛職;在市直機關綜治維穩崗位的7名干部,安排到基層綜治維穩崗位掛職;對于經濟管理和技術專業的13名機關干部,選派到項目和企業建設一線掛職。
主持人:通過林副部長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此次雙向交流掛職確實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有效打破干部交流壁壘,開創干部培養路徑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那么在掛職干部的管理上,我們又有什么具體的舉措呢?
林樹鋒:為促進掛職干部的成長,確保掛職工作出實效,今年下半年,我們制定了《全市優秀年輕干部雙向掛職鍛煉的實施方案》及《雙向掛職鍛煉管理辦法》,具體實施“三項制度”,促使掛職干部成長成才。一是實行試用期制度,讓掛職干部肩頭有壓力。實施掛職干部試用期制度,將掛職前3個月作為試用期,屆時進行考核,不稱職者調整回原單位,表現優秀的重點跟蹤,作為典型進行培樹,適時進行宣傳,徹底改變先前“一掛了之”的局面,讓掛職干部肩頭添壓力、工作增動力。二是實行分片管理制度,讓掛職干部成長有平臺。將掛職干部按照區域等分為蒼梧、岑溪、藤縣、蒙山、城區和市直5個小組,組內設組長、副組長、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生活委員,采取民主推選方式產生,實行自我管理。同時,每個組落實一名組織部門領導負責聯系,跟蹤掛職干部的成長歷程,引導各組利用學習會、QQ群、掛職干部微博等形式進行學習交流。三是實行考核激勵制度,讓掛職干部進步有盼頭。嚴格考核管理,推行民意調查和實績分析,全面掌握掛職干部的工作表現。同時,強化考核結果運用,配套實行“三個一批”機制(適時提拔使用一批在掛職中表現優秀、符合提拔條件的掛職干部;轉任一批表現出色、符合崗位要求的干部到掛職單位擔任實職;回調一批表現一般或“空掛”的掛職干部到原單位),讓掛職干部“有盼頭”、“有奔頭”,更好地在掛職崗位上干事創業。
主持人:有了這些制度作為保障,我想此次全市雙向掛職鍛煉一定會達到預期的目標。那么請問林副部長,我們此次選派年輕干部掛職鍛煉對于我市人才隊伍建設以及我市的發展有什么意義或推動作用?下一步又會有什么新的打算?
林樹鋒:此次年輕干部雙向掛職鍛煉是我市從全局出發,拓寬干部培養渠道、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服務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重要舉措,主要有以下意義:一是擇優培養,促進干部全面成長。擇優選取掛職干部放到不同的環境中學習鍛煉,對他們進一步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和處置復雜局面的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促進掛職干部的全面成長。二是雙向互動,改善人才分布狀況。通過在市直(縣直)與鄉鎮之間、市直(縣直)與企事業單位之間、市直(縣直)與項目建設一線之間、市直與縣直之間進行雙向交流掛職,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項目一線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和鄉鎮基層干部有序流動,使大批高素質、懂管理的優秀干部流向基層,流向項目工程一線,改善人才分布狀況。三是服務大局,推進重點工作落實。此次掛職鍛煉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發展這個大局,將大批優秀年輕干部選派到基層、項目一線掛職鍛煉,把他們推向地方經濟發展工作的第一線,推到全市重點工程項目的第一線,使他們直接參與決策管理,城市建設、縣域發展、招商引資等工作,有利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市重點工作的落實,推動我市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下一步,我市將在這項工作中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掛職機制。引導黨政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項目一線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和鄉鎮基層干部有序流動,促進優秀年輕干部人才更合理分布。同時依托肇梧黨建合作平臺,與肇慶市互派一批干部交流掛職。二是建立健全規范有效的跟蹤管理機制,確保掛職干部緊緊圍繞掛職目標,做好角色定位,掛而有獲,掛而有成。三是逐步建立起規范的考評結果運用機制,讓掛職干部“有盼頭”、“有奔頭”,更好地在掛職崗位上干事創業。
主持人:剛才林副部長向我們詳細、客觀的介紹了此次全市選派優秀年輕干部進行雙向交流掛職的情況,可以看出,此次掛職鍛煉是精心部署、措施得力、亮點紛呈。最后,我們祝愿此次全市雙向掛職鍛煉工作能順利成功,取得預期的效果。感謝林副部長接受我們梧州零距離網的專訪。謝謝。
林樹鋒:謝謝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