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黃東榮 通訊員 黃舉威) 今年以來,全市公安部門依托“天網工程”作戰平臺和信息系統,深化多警聯勤機制,統籌巡邏防控力量,構建社會治安防控網絡,有效遏制治安案件多發勢頭。據市公安部門統計,今年1至11月,全市共發生治安案件35805起,同比下降0.6%;公安機關共查處治安違法人員14512人,拘留2211人。
去年10月以來,我市公安機關先后在市區設立六個警務工作站,努力構建城區三分鐘警務圈,同時采取固定值守和流動巡邏相結合的措施,由特巡警、交警、輔警等組成的聯防隊伍,對街面實行24小時巡邏監控,提高了街面社會治安防控能力。今年1~11月,市區警務站打掉“兩搶”團伙11個、盜竊團伙6個;抓獲涉案嫌疑人46名,破獲盜搶案件50余起。同期的統計顯示,市區范圍內發生的“兩搶”案件與2011年相比下降40.43%。
與此同時,隨著蒼梧、岑溪、藤縣、蒙山等縣(市)城區警務工作站的建立和投入使用,對街面社會治安的防控力度進一步加大,街面治安環境進一步好轉。今年1至11月,各縣(市)城區共發生社會治安案件10648起,同比下降10.6%。
雖然今年以來全市治安案件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居民區社會治安案件仍處于高發態勢。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負責人表示,農村地區的警務機制改革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其基本思路是建立行政村和自然村(屯)兩級治安防控組織,形成村民巡防隊與駐村民警相結合的村“兩委”聯防網絡,以及村“兩委”工作人員、村屯黨員、群眾與駐村民警的自然村(屯)治安防控網絡,夯實農村地區社會治安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