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車撞倒老人后逃逸 傷者生命垂危
西江都市報4月27日訊(記者 陳素雅)24日上午,在新興一路新興公交車站前,73歲的老婆婆李朝貞買菜后,不走斑馬線橫穿馬路時,不幸被一輛飛馳的無牌助力車撞倒,造成老人顱腦受重傷。兩天過去了,肇事者依然未現身投案,家屬為找出該肇事者,在網絡上請網友幫助尋找。
駕車人肇事后不顧傷者而去
李婆婆今年73歲,平常居住在西堤路某小區。24日上午,她和往常一樣出門買菜。但和往常不一樣的是,李朝貞再也無法自個兒走著回家,改變這一切的,是這天上午9時40分左右的那場車禍。
當時,李朝貞因為貪圖方便,在新興公交車站附近,越過隔離綠化帶橫過馬路,不幸被一輛飛馳的助力車撞倒。當時正好駕車經過的目擊者蘇女士稱,老人當時已經步行至一輛公交車前,但一輛由西向東行駛的助力車突然從公車后竄出來,年齡看上去只有十七八歲的駕駛人瞬間連人帶車撞在了老人身上,并致老人摔倒后腦著地,肇事司機也正面摔在了地面。但這名年輕人很快站了起來,他簡單地檢查了一下車況,回頭看一眼倒在地的老人,就加大油門往東面方向逃逸了。
肇事者跑了,已經不省人事的李婆婆睜大雙眼躺在地上。隨后,好心人叫來了救護車,將李婆婆送到了市紅十字會醫院。由于李婆婆后腦著地,腦內多處出血,造成了特重顱腦損傷,醫院隨即為她做了開顱手術。由于傷勢過重,截至26日下午記者發稿時,李婆婆還處在昏迷狀態中,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家屬網絡求助尋肇事者
“4月25日(實為24日——記者)上午9點半左右,在新興一路人民銀行梧州分行旁的公共汽車站前,我婆婆被一輛助力車撞倒,至今躺臥醫院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家人愁苦不堪,有目擊者說肇事者為一個駕駛助力車、染黃頭發的小青年,此人肇事后,對倒地傷者不管不理,飛馳而去。報案電話:3886110黃警官……”
“外婆入院3天,一直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而且現在全身水腫,我幾乎認不出我最親的外婆了。”
事發后,為了找出這位肇事司機,李婆婆的外孫女張小姐截出了車禍視頻中肇事司機撞車、逃逸的畫面,并在新浪微博、QQ空間網絡中尋求網友的幫助。截至發稿時,相關微博已被網友轉發過千。其中不少市民在譴責助力車司機肇事逃逸的同時,也對助力車“飆車”和“S型行車”行為表示出強烈的反感。
交警:肇事逃逸負全責
蝶山區交警大隊隊長劉睿接受采訪時介紹,目前警方已經通過“天網”系統查看到了助力車車主肇事后逃逸的行車軌跡,肇事后該助力車往旺甫方向逃離。由于司機撞人后,直接駕車逃離現場,屬交通肇事后逃逸,負事故全部責任,其行為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
由于事故正在追查當中,具體的情況要等調查報告和相關證據出來之后警方才作認定。針對這一起交通事故,交警也再次提醒,行人千萬不要亂穿馬路,過馬路時一定要走斑馬線。
助力車撞倒老婆婆的瞬間。 監控視頻截圖
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助力車特征。
?
-------------------------------------------------------
《助力車撞倒老人后逃逸》追蹤肇事少年投案自首
作者:記者 陳素雅 來源:西江都市報
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陳素雅) 4月24日上午,梧州市新興一路發生一起少年駕駛助力車撞倒七旬老婆婆后逃逸的交通事故,引起眾多市民關注(詳見本報4月26日報道)。5月1日,記者從老婆婆家屬和蝶山交警處了解到,老婆婆因搶救無效已于4月28日中午去世,而駕駛助力車的少年小明(化名,下同)也于4月29日晚上向派出所投案自首。
肇事者未滿14歲
5月1日下午,記者在蝶山交警大隊見到了前來調解的老婆婆家屬和肇事少年小明及其父親。黑瘦的小明已經染回了黑發,全程趴在調解室的桌子上沉默不語。其父親表示,當日上午發生事故后,小明回家后向不知情的家里人拿了幾百元錢,表示要到外地打工。
隨后,小明就到了附近的在建樓盤藏匿,并且過著晝伏夜出的逃犯生活。4月29日,獲悉老婆婆去世,小明向居住所在地的派出所投案并表示懺悔。
蝶山交警部門表示,雖然該起事故中,小明交通肇事逃逸并造成他人死亡,但由于小明未滿14歲,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他不能承擔刑事責任,只能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小明父親介紹,這部助力車是為了小明媽媽出入方便購置的,沒想到輟學在家的小明偷偷使用并闖下彌天大禍。他向老婆婆家屬表示,目前已經湊了1.2萬元,打算先讓婆婆入土為安,后續的責任一定想辦法承擔。
而老婆婆的女兒黃小姐則表示,他們并沒想到肇事者的年齡這么小,而這次終于把肇事司機找出來,至少給了老人一個交代。他們表示,目前的賠償甚至不足以讓老人下葬,但愿類似的悲劇不要再發生。
蝶山區交警大隊表示,由于目前車檢、尸檢仍在進行相關檢驗分析,事故具體的責任歸屬將會于近期出具。
家庭監護是關鍵
該起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發生后,蝶山交警大隊大隊長劉睿表示,該起案件較特殊,但對于防止未成年人類似的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應該引起社會的共同關注。
他介紹,在日常道路執法中,未成年人無證駕車、助力車泛濫等是困擾交管執法、制約和諧交通、保護道路交通參與者生命財產安全的一大瓶頸。
劉睿建議,防止類似惡性案件,首先要求未成年人家長要加大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教育,只有交通安全宣傳與管理和未成年人家長的監護雙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這類事故發生。
“此外,我們也希望再次提醒市民及廣大駕駛者,發生交通事故后一定不能逃逸,因為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承擔全部責任。如果有證據證明當時另一方也有過錯的,可減輕責任。因此一旦發生交通意外,切記及時報警,以免造成更大的悲劇。”他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