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萍 通訊員 莫瑜)3月14日上午,在市黑葉猴珍稀動物繁殖中心,研究人員選取了7只黑葉猴個體的糞便作為第一份樣本,進行寄生蟲檢測。從即日起,市園林動植物研究所將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對繁殖中心現存的所有黑葉猴開展寄生蟲調查,摸清黑葉猴的寄生蟲感染狀況,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防治。
這是我市首次在中國科學院和廣州動物園的相關專家和獸醫師的指導幫助下,對圈養黑葉猴進行系統的寄生蟲調查及防治。
據了解,對寄生蟲進行調查及防治,是保護動物健康生長的一項重要措施。市園林動植物研究所副主任李毅峰說,市黑葉猴珍稀動物繁殖中心現存黑葉猴80多只,在此次調查中所有的個體都要進行取樣,通過多種實驗方法,檢測常見的體外寄生蟲、體內寄生蟲以及血液寄生蟲。實驗數據和檢測結果將進行記錄并做比對,統計出我市黑葉猴群體感染寄生蟲的種類和數量,分析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然后針對結果實施防治。年內,研究所還要對相關情況進行復查,確保工作取得成效。
據廣州動物園獸醫師李少基介紹,當天的檢測采用的是檢出率較高的飽和鹽水漂浮法,對樣本進行鹽水浸泡,提取漂浮液進行顯微鏡觀察檢測,分析出寄生蟲感染的種類和數量。從首份檢測結果看,在一些樣本中檢測出了鞭蟲卵。不過,蟲卵的數量不多,總體情況不嚴重,通過常規的驅蟲措施就能防治。
據悉,寄生蟲病是常見的野生動物疾病,在圈養野生動物中發病率也較高。它以慢性消耗過程為主,會使動物出現食欲減退、腹瀉、消瘦等不良反應,嚴重會危害生命,給動物的健康帶來很大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