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素雅)魚生脆甜隱患多多,醬油芥末等土方并不能消滅肝吸蟲,食魚生者感染肝吸蟲病的風險是不食魚生者的六倍……日前,記者從梧州市內有關部門了解到,喜歡食魚生的食客們不但患肝吸蟲病風險更高,而且染病人群的年齡范圍也在擴大。
????兩類人群感染率較高
????根據梧州市疾控中心2008年至2012年針對梧州市三個城區抽檢3000多市民的華支睪吸蟲(即肝吸蟲)調查,結果顯示人群平均感染肝吸蟲病幾率低于5%,但呈現集中發病于20歲-60歲青壯年人群的特點。而且,男性感染率明顯高于女性,一些兒童也被感染,機關干部與農民成為肝吸蟲病感染率最高的兩類人群。
????而在梧州市郊、藤縣等流行將塘養魚作為魚生原材料的地區,感染率更是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根據抽樣監測數據統計,有吃魚生史的人群感染肝吸蟲病的幾率約為12.1%,而無食用魚生史的人群感染率僅為2.02%,前者的感染幾率是后者的六倍。在針對感染人群的調查中,輕度、中度的患者幾乎占了一半。目前,梧州市所有行政區域均有感染肝吸蟲病的患者存在,流行人群的年齡范圍也在擴大。
????梧州市疾控中心慢性病管理科有關負責人解釋,分析感染肝吸蟲感染病的幾率與分布的特點,原因可能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吃魚生的人越來越多,以及水系被污染造成的。
????而更讓醫務人員擔心的是,近年來,吃魚生逐漸成為一種時髦,一些原來不習慣吃魚生的地方也開始出現魚生館,甚至一些沒有經過衛生檢疫的路邊檔、魚排,也進行各類淡水魚魚生的現場買賣。
????淡水魚類生食風險大
????雖然近期,國內多家媒體報道了關于吃魚生感染肝吸蟲病的情況后,前往梧州市疾控中心門診咨詢肝吸蟲病相關檢查的人數有所增加,近日該門診每天都接到數個要求檢驗的咨詢電話。但記者從梧州市衛生局疾控科了解到,由于肝吸蟲病仍屬小眾病種,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到各大綜合醫院進行肝吸蟲病檢查后,確診了的患者再到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
????人體之所以會感染肝吸蟲病,是因為吃了帶蟲的魚,因此魚的健康也直接影響著食客的健康。醫務人員介紹,從水系分布來看,淡水系中以塘養魚、野生魚為原料的魚生更危險,而淡水魚類也比深海魚類攜蟲的風險大。記者從梧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獲悉,近年來該所曾對梧州市出售魚生食用制品的大中型食肆進行突擊抽檢,對常用于魚生原材料的草魚、冰凍三文魚、北極貝、羅非魚、大明蝦、青竹魚、紅眼魚、鯪魚等成品魚生進行檢驗,其中雖暫未檢出寄生蟲囊蚴,但卻從部分小型食肆的淡水魚生成品中檢出金黃色葡萄菌落超標,而這有可能造成食客腹瀉甚至食物中毒等癥狀。據悉,這部分食肆也已被立案查處。
????食品監督執法人員表示,盡管目前國內暫無針對生食水產品的監管,食監部門還將不定期進行類似針對生食水產品的抽檢,但仍建議市民一方面減少生食淡水產品的行為,另一方面盡可能地到正規、衛生的飯店用餐,以降低患病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