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市場資金面持續寬松,銀行及“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目前持續下滑,這也讓一度被投資者視為“雞肋”的國債重新突顯“高性價比”。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自8月10日起發行的今年第七期、第八期電子式儲蓄國債目前認購踴躍,市場關注度明顯強于以往。
?
據專業金融信息機構銀率網數據顯示,7月份銀行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64%,已連續4個月“破6”并呈持續下降趨勢。而余額寶等“寶寶”理財產品收益率更已從年初的6.7%跌至目前的4.19%左右。
?
而財政部從8月10日至8月19日發行的今年第七期、第八期電子式儲蓄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其中第七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5%,最大發行額240億元,第八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5.41%,最大發行額160億元。兩期國債均將按年付息,每年8月10日支付利息。
?
此外,該兩期國債允許投資者提前兌取,屆時將按照實際天數以票面利率計息并扣除相應天數的利息。不少投資者表示,雖然國債產品投資期限長,流動性也不如余額寶等靈活,但就目前來看其收益率頗為“誘人”,尤其是在銀行等理財產品收益不斷走低的情況下,風險低、收益穩定的國債不失為一種“安心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