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一中校訓“努力做得更好”立在校門入口處。
??? 本報記者 羅麗思 文/攝 通訊員 梁勵
????家有家風,校有校訓。校訓是一個學校的特質,是代代傳承的信念羅盤。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立志、進取、博學、創新”到如今的“努力做得更好。”梧州一中,這所有著厚重底蘊的百年老校,在歷經風風雨雨的蕩滌后,依然蔥郁芬芳,朝氣蓬勃。新老校訓在傳承之間,鼓勵著一代又一代梧州一中的師生,感悟其中點滴精髓,接力傳遞這份屬于梧州一中的紅楓精神,點亮思想的星空。
????坐落在鐘靈毓秀、文脈昌盛的蝴蝶山上的梧州一中,至今已走過118年的崢嶸歲月。在舊社會整個廣西經濟落后的情況下,作為廣西水上門戶和貿易樞紐的梧州,經濟比較發達,因此也成為廣西教育事業最早發展的城市。發達的經濟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清光緒初年,梧州晚清優貢嚴式鏐在傳經書院內設大館私塾。1896年(清光緒22年),嚴式鏐在梧州城內舊常平倉基址創建校舍,除教授中文外,還教授現代科學知識,故名“中西學堂”,這是廣西最早建立的中學,即梧州一中的前身。一個世紀以來,學校多次易名,歷經滄桑,曾先后改名為“梧州府中學堂”、“梧州中學校”、“廣西省立二中”、“蒼梧縣立第一中學”等。它的創辦,開辟了近代廣西地區中學教育的先河,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
????1956年秋,當時名為“梧州市第一初級中學”的梧州一中,在增招高中班后,成為完全中學,始稱“梧州市第一中學”至今。在經歷歲月風雨中,梧州一中逐步確立“立志、進取、博學、創新”的校訓。于是,每一位梧州一中的老師,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一校訓理念教書育人。梧州一中已故優秀教師梁培光,1964年進入梧州一中執起教鞭,成為一名化學教師。43年的教學生涯,他始終如一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線,保持熱情與激情,把青春、智慧、心力都獻給了學生,最后倒在了講臺上。幾十年來,梁培光對學生的最主要要求,就是從小立志成才。如今,他的學生遍布大江南北,成為多個領域中的人才。梁培光曾對學生說過,有遠大志向的學生,將來一定能有所作為。自治區政協常委、一中副校長林卿云曾是梁培光的學生,如今,她正用認真負責的教學精神和優秀的教學成績傳承著梁老師的立志精神,繼續實踐著校訓的精髓:“如果沒有梁老師當年的鼓勵與幫助,就沒有我今天所獲得的成績”。
????在老一輩教師的嚴格要求和教育下,一代代勤奮進取、謙虛善學的學生成長起來。“校訓,于學生而言,是訓誡,是做人的標準。”梧州歷史文化學者陳侃言,1963年從梧州一中畢業后,一直恪守著母校對自己的要求。至今他仍記得,高中畢業前,任教老師對他說過的話:“不管以后在什么環境下,都要堅持學習,充實自我。”校訓中要求的“進取,博學”,成為陳侃言對自己的人生要求,從畢業后的上山下鄉,至如今即將邁入古稀之年,他長期堅持博覽群書,吸收各類知識。“我們在學校期間,所接受的不僅僅是教育,還有對思想、行為、人生觀的塑造,校訓體現了學校對人才培育的理念要求,在學生的人生道路上,這個訓誡受益終生。”
????時光荏苒,百年老校邁入新紀元。承載著老校訓的精髓,2009年,現任梧州一中校長曾軍祥發動師生展開熱烈討論,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經過發掘、提煉、歸納、總結,將“努力做得更好”定為一中的新校訓。他表示,“‘努力做得更好’有兩層含義:一是比過去做得更好,二是比別人做得更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懈努力,好上加好。”具體來說,“努力做得更好”對學校的要求是:硬件更加完善,團隊更加精干,管理更加規范,質量更加過硬,特色更加鮮明;對教師的要求是更加敬業,更加專業,更加樂業,更早立業,更能創業;對學生的要求是:更享快樂,更懂關愛,更有責任,更會選擇,更能創新。“新校訓特點鮮明、易懂好記,傳承歷史,對接未來,體現了一中人永不滿足、永不停步、永不言棄,超越自我,超越夢想,超越極限的進取精神,將一中百年名校的精神與文化濃縮其中。”
????新老校訓的傳承真切地在一中人身上不斷得到體現,老一輩一中人身上蘊含的校訓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年輕一輩,他們用行動接過這分量厚重的一棒,努力做得更好。2012年8月,梧州一中校區整體搬遷,百年名校再換新顏。學校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新建了高中部新大門、初中部新大門,新增了孔子銅像、樹人廣場、勤學亭、勸學亭等人文景觀。校園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學校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近幾年一中高考、中考都取得驕人成績,學校獲得一系列全國級、自治區級、市級榮譽稱號。2014年4月,學校校順利通過自治區示范性高中的復評,評估專家組組長林國健評價說:“梧州一中是一所理念先進的學校,是一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校,是一所讓人肅然起敬的學校”。如今的一中,書香氤氳,自強不息,秉承著“努力做得更好”的校訓,梧州一中全校上下正以飽滿的熱情,讓這所百年老校煥發出新的青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