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善至正”校訓引領培正校友的成長。
??? “至善至正”是梧州培正學校百年來校園文化的結晶,反映了學校注重“善正”教育的核心內容。“培正培正何光榮,教育生涯慘淡營,培后進兮其素志,正軌道兮樹風聲……”校歌朗朗的節奏道出了梧州培正學校歷經風雨依然堅持教書育人的初心,也是對校訓“至善至正”的教育精神的有力支持。一百多年來,在校訓強大的精神指導下,一代又一代的培正人跨越了一個又一個夢想,書寫了并繼續創造著培正的輝煌。
????梧州培正學校是嶺南培正系列院校“一門八校”唯一設于粵西梧州的學校,創辦于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是廣西首辦的新式學堂之一,至今建校一百零八年。學校校名從始稱開明學堂到培正學校,先后歷經了八次的易名,最后,在1993年11月19日,經梧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復名“梧州培正學校”。歷經了上世紀中國社會的所有磨難到跨入科技快速發展的新世紀,梧州培正學校在重重困境中堅定不移地前進著,弦歌不輟。
????作為“培正家族”的一員,梧州培正學校與其他家族院校一樣,使用相同有著特殊內涵與寓意的校徽、校歌、校旗、校色、校領帶、校絲巾以及校訓。培正校訓“至善至正”有著濃厚的儒家思想,其來源有兩說:一說,來自《四書五經》,《禮記·大學》就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圣賢句;另一說,是來自《圣經》。“至”是“極”的意思,“善”包含著“完美”之意,“正”有“正確”之意。“至善至正”就是要求培正人做人要善良正直,做事要精益求精,做到最好最正確為止。
????校訓不但體現著學校的文化價值更是社會價值的反映。自從2011年來到學校任職,校長潘穎女士就一直致力于學校的善正教育,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努力將學校的優良傳統在廣大師生中傳播開來:教室的黑板上貼著校訓;每個星期老師會帶領學生學習校訓精神;校慶感悟校訓……“學校平常比較關注善正教育,這個學期計劃開設《校本課程試驗教材》課程,專門教育學生如何做一個至善至正的好孩子,該課程一共有六本,從一年級學到六年級。”潘校長認為開設專門課程能夠系統地教導學生詳細地學習校訓的精神。
????如今,在校訓精神的指導下,學校不但將傳統的善正精神發揚光大,還根據時代的發展,重視科技教育,全面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學生科技意思和創新能力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被自治區命名為“科技教育示范學校以及連年被評為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單位……
????培正學校的校色為紅藍兩色,代表著培正人澎湃、火熱的心以及冷靜、機智的處事精神,這就是深藏在培正人心底的“紅藍精神”,它和校訓“至善至正”將不同屆別不同人生方向的培正學子通過校友聯誼會緊緊聯系在一起。新老培正人在校訓的教育指導下都有一顆火熱的心,一顆善良友愛的心,他們將校訓不滅的火花代代承傳下去,將校訓的精神光輝發揚光大,為這個紛繁的世界錦上添花。已故曾治華校長在學校任職期間,嚴謹治校,雖然經歷了動亂的“文革”時期,但依然頂住壓力大膽地抓教育質量,組織了各種科研活動和教改試驗,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為學校的德育、智育和體育作出了巨大貢獻。1963年畢業于梧州市培正學校現校友聯誼會會長江愛平認為,“至善至正,包含著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積極要求,激勵和引領了多少培正學子懂得人生,明確目標,堅持正義,報效祖國,成為棟梁。雖然學校校名幾經變動后才恢復原名,但校訓至善至正代代相傳,培正學子自強不息。”江會長表示,母校、老師的培育之恩從不敢忘懷。
????如今,為了改善學校的教育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準備異地重建,對擁有強大的“至善至正”校訓精神的梧州培正來說,這個夢想的實現并不遙遠。百年培正,百年的滄桑,百年不屈的征程不僅僅是為了桃李芬芳,更是為了弦歌不輟,培正之光永遠薪火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