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師傅嫻熟的理發手藝和熱情的服務態度,讓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每天上午,彭木榮都從位于富民廉租房小區的家,步行到五坊路88號的一間小理發店。打開店門,擰開巴掌大小的收音機,邊收聽時事新聞或粵曲小調,邊開始一天的生意。
????說起彭木榮,經常來店里光顧的老熟客都知道,他手執剃刀發剪已近四十個年頭。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下鄉插隊回城后,他被分配到梧州市第二服務公司當理發師。后來公司轉制,他下崗當個體戶,理發剃頭始終是他的老本行。
????“別以為幫人剃頭是不入流的工作,對顧客來說卻是頭等大事。”對理發這一行當,彭木榮有著自己的堅持。
????在近四十年的理發歷程中,彭木榮練就了一門嫻熟的剃頭剪發好手藝,不管是老年人,中年人還是孩童,他都可以根據每個人的頭型和臉型,修剪出令顧客滿意的發型。加上他為人熱情,回頭客很多。“有個別客人從穿開襠褲的小孩到現在長大成人,一直都找我剪發。”對這一點,彭木榮頗有成就感。
????伴隨并見證著彭木榮漫長理發生涯的,是他的“三件寶”:一張“上海制造”的理發轉椅,一把手推飛剪以及一把剃刀。這“三件寶”從當年他分配到單位時起,就與他“朝夕相處”,并跟隨他經歷時代變遷,感受人情冷暖。因此,每當說起這“三件寶”,彭木榮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當年公司轉制時,我因為繼續從事理發行業,所以買下了兩張轉椅。”彭木榮說,當時很多轉椅都被當成廢鐵賣了,“只有我還當它們是寶”。后來,由于幾經搬遷及所租的鋪位面積小,他不得不賣掉了其中一張轉椅。因此,現存的這張老轉椅就顯得彌足珍貴。“曾有人愿意出高價買這張轉椅,但是我舍不得。”
????如今,彭木榮對待這張老理發轉椅,就如同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十分愛惜。對他來說,這張已經生銹發黃的轉椅,不但承載著許多特殊的感情,而且用起來還是那么得心應手。
????去年八月,彭木榮到了退休年齡,擁有了一份退休金。按理說,他可以放下剪刀,回家安享晚年了。可他依然每天朝九晚六,風雨不改到小店繼續從事他的“頭等”事業。
????“繼續理發,既可以幫補家庭收入,又可以與老顧客聊聊天打發日子,何樂而不為?”彭木榮說,他的小店和這張老理發轉椅,如今還成了騎樓城里的一道風景線,經常有外地游客以此做背景拍照留念,這讓他感到非常自豪。
????本報通訊員 劉道德/文
????本報記者 陳健新/攝
這張銹跡斑斑的椅子,承載著彭師傅難忘的記憶。
這張能平臥旋轉的理發椅子,是彭師傅為顧客刮胡須時的好幫手。
被踏得光滑發亮的轉椅腳踏板,是彭師傅理發生涯的最好證明。
勤磨刀,可以讓剃刀更鋒利。
長期為顧客染發,留在彭師傅指甲上的染發劑已難以洗去。 |